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我与他者:世界格局下中国音乐的西化问题 作者:蒋高洁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0期 【摘要】中西艺术的交融交锋一直是中国艺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的音乐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搞本土音乐民俗研究;二是唯西方音乐艺术马首是瞻。而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本土艺术,我们对任何一种艺术的研究无不是在和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互动中生成的。人类学已有的理论表明,完全变成他者和完全保持自我同样都是神话。 【关键词】自我;他者;中国音乐;西化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自我这个概念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他者的存在。如果没有他者的存在,自我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二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本文中,自我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他者指的是西方专业音乐。国人的音乐思考、音乐概念、音乐行为、音乐活动,乃至具体的音乐文字术语,通过与外来西学这个“他者”产生碰撞或发生融合,深刻影响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的“自我”架构。[1] 一、世界音乐格局下的自我与他者的交融、交锋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融交锋在促进艺术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消磨了艺术的个性或者是当地的传统特色。历史上的中国传统音乐对他者缺乏关注,有的地方出现中西音乐艺术,只能说出现并存,说不上交汇。而中国近现代音乐领域正是一个他者与自我频繁相遇交叉的地方。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起,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就是青主借用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创作,使作品既有淳朴宽广的气息,又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 在当下世界音乐格局中,他者已无处不在,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已和他者构成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一批作曲家作出了强烈地批判,并提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创作思想。90年代,新民族主义思潮的爆发,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反西化思潮,容易传唱、旋律优美又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爱国歌曲,便成为滋养那一代人心灵的主要养料,使民族主义在心中扎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并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筛选工作。这项公文的颁布使得各国音乐工作者开始重视本民族的的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为了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开始在音乐学院中增加音乐科目,让传统音乐在学院中传承。但是忽略了一点,我们音乐学院本来就是学习西方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3e7f6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