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蚂蚁金服天花板已现“去金融化”路径是否可期

时间:2022-05-23 04:56: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强监管下蚂蚁金服天花板已现“去金融化”路径是否可期

作者:邵萍

来源:《金融理财》 2018年第6



蚂蚁金服虽然财报呈亏损状态,但是一向对数字极为敏感的投行们反而一再上调其估值,好像并不介意。

古有魏蜀吴,三分天下;今有BATJ,各有千秋。四大巨头驰骋战场,竞相抢食的又岂是互联网科技这块“蛋糕”?

如今,腾讯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已然成长为新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巨头。

其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蚂蚁金服应该是综合实力最强的那家。但是,当阿里巴巴于近日发布了2018 财年(注: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 1 日,至第二年的3 31 日)第四季度(2018 1 1 日—3 31 日)财报后才发现,原来“蚂蚁”也有“打盹”的时候,这次竟亏了。报告显示,蚂蚁金服2018 财年四季度亏损了7.2 亿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彭博社的测算,蚂蚁金服2018财年税前利润为91.08 亿元(约14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盈利能力丝毫不减。于是,这一反差不可避免地引来市场的猜测,“莫非是蚂蚁金服上市前主动选择战略性亏损”?不过截至发稿前,这一说法还未得到官方证实。对于单季度亏损,到底是如蚂蚁金服所解释称“主要是加大了投入和布局以获取更多的用户使得其在本季度支付给阿里巴巴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收窄的原因”?还是如市场所猜测是“IPO”前主动选择战略性亏损呢?亦或是金融强监管环境的变化所致?

看似不合理的“单季度亏损”

日前,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 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报告显示,2018 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2502.66 亿元,同比增长58%,创下IPO 以来最高增速;核心电商业务收入2140.20 亿元,同比增长60% ;净利润为832.1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第四季度营收为98.73 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净利润为10.59 亿美元,同比下滑33%。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2.48 亿美元,同比增长35%

从财报各项数据来看,阿里巴巴不仅收获了季度内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最高增值,还创下IPO 以来最高年度收入增长、最高核心电商收入增长,此外在阿里云,菜鸟、新零售,全球化等布局也均显示出稳健的增长态势。但是与大好态势有点格格不入的是:“独角兽”蚂蚁金2018 财年第四季度亏损了7.2 亿元。

结合财报中披露的蚂蚁金服2018 财年税前利润较去年增长65% 的事实看,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疑惑。对此,蚂蚁金服在财报中解释称,由于蚂蚁金服一些指向未来的投资(主要加大了投入和布局以获取更多的用户),使得其在本季度支付给阿里巴巴的特许使用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收窄。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投入和布局方面,蚂蚁金服近年来确实是下了功夫。在全球化布局上,暂且不提从前的频繁布局,只从近几个月来看,便已行动两次。一是2018 3 28 日,蚂蚁金服宣布出资1.8 亿美元购入巴基斯坦公司TMB 45% 股权;之后,2018 4 26 日,又和孟加拉国移动支付公司bKash 达成了合作。




在自身技术投入上, 早在去年年初,蚂蚁金服CEO 井贤栋(现任董事长兼CEO)就曾向外界明确蚂蚁金服的科技公司定位,并承诺蚂蚁金服将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此后,蚂蚁金服就开始了对外输出技术的步伐。在2017 10 11 日的ATEC 大会上,蚂蚁金服CTO 程立对外介绍了蚂蚁金服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布局——"BASIC" 战略,也即Blockchain 区块链、AI 人工智能、Security 安全、IoT 物联网、Cloud 金融云。

撇开外界的猜测,回顾蚂蚁金服近年来的种种行为,可以说造成其亏损的原因还应包括“支付宝钱包推出的用户增长计划,使得针对新用户的补贴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近段时间的一系列地对外投资动作”。

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腾讯、京东虎视眈眈,如何守住龙头地位,已成为蚂蚁金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于是,近年来,蚂蚁金服先是尝试通过社交方式撬动支付市场,但是“先入为主”,与微信相比,已然太晚,不得不在2017 10 月宣布放弃;之后,蚂蚁金服重回支付领域,开始从商户和用户两端入手,在多个场景进行布局,启动了一系列补贴优惠。比如,对用户采取鼓励金、双向红包等;对商户财富余利宝、网商贷等。

据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所透露称,蚂蚁金服将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小商家推广和应用移动支付,仅以上两项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就将达到100 亿元。据了解,5 月份,也就是最近支付宝还正式推出了" 码商成长计划",此计划除延续免费提现等既有投入之外,还将在未来三年为码商提供一万亿的贷款额度支持。

在对外投资方面,据统计,蚂蚁金服近年来不仅投资了蘑菇租房、领投了哈罗单车10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还战略投资了快捷停车、佳都数据,同时蚂蚁金服还参与了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以及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公开数据显示,仅2018 年以来,蚂蚁金服的总投资额度便已超过百亿美金。“挥金如土”,“1 个亿”确实是个小目标。

更有趣、也更让人意外的是,蚂蚁金服虽然财报呈亏损状态,但是一向对数字极为敏感的投行们反而一再上调其估值,好像并不介意。先是巴克莱银行对蚂蚁金服的估值从1060 亿美元上调至1550 亿美元,上调幅度达46.23%,之后安信证券也在一份有关蚂蚁金服的研报中将估值调到1600 亿美元。目前为止,研究机构给出的最高估值达1641亿美元。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真爱”!

强监管下亏损是结果并非目的

“亏损”二字之于新金融市场再常见不过,但是作为互联网金融巨头的“蚂蚁金融”在传出这一消息时,却产生了诸多猜忌。虽然,各方证据也基本证实了其亏损的可能,但依旧有声音传出这是它IPO 前主动选择的战略性亏损。那么,蚂蚁金服是要IPO 了吗?

起步于2004 年成立的支付宝,于2014 10 月正式成立的蚂蚁金服因背靠阿里巴巴这座大山,备注业内瞩目。关于上市的说法,也不绝于耳。

2018 2 1 日,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 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

2018 4 9 日,蚂蚁金服又在官方微博发布马云致阿里与蚂蚁员工的内部公开信。信中显示,自4 9 日起,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一职,专注公司长期发展、全球化战略、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传承,井贤栋接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同时兼任CEO,全面带领团队负责公司业务、战略推进和落实。马云在信中也表示,这是蚂蚁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团队交替,不仅为了传承,更是为了蜕变。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人材队伍上最大的成功。公


开资料显示,1972 年出身的井贤栋拥有二十余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更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

市场焦点,一举一动皆在关注之中。对于蚂蚁金服上述举动,外界猜测这或许与上市有关,在为其上市铺路。只是,上市前为何要主动选择战略性亏损呢?对此,《投资时报》记者采访了某业内人士,他表示,他不认同“主动选择战略性亏损”一说,蚂蚁金服亏损一定是与其发展战略及金融大环境有关,亏损是结果不是目的。

日前,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在《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发布会上的讲话便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他表示,“特别是市场上一些大的机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就遵守,对需要调整的就不能执行’”。

此外,有外媒报道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细则,要求蚂蚁金服必须向央行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对此蚂蚁金服也并未正面回应。种种迹象表明,强监管越发严厉。

在此背景下,蚂蚁金服也在做一些“去金融化”的尝试。但是,对于一家以金融支付起家的公司而言,“去金融化”谈何容易,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某些金融业务,天花板逐渐显现,比如蚂蚁花呗与蚂蚁借呗。而这,或许也是造成2018 财年第四季度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彭博社也刊文称,监督收紧的时机正值蚂蚁金服特别敏感的时刻。该公司正在敲定一笔价100 亿美元的融资,并可能很快启动IPO。与此同时,该公司也面临腾讯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在1 月放弃收购速汇金的交易之后,其国际扩张前景更加不确定。

当然,受到影响的也并非蚂蚁金服一家,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其列。从海外上市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披露的年报来看,无论是宜人贷、趣店、还是拍拍贷、乐信等多家机构,其2017 年的业绩报告中均显示“消费金融业务增速明显放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最终蚂蚁金融能否成功奔赴“银河”,一切都尚未可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156dca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