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西地域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江西地域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作者:丁莺 来源:《纺织报告》 2016年第11期 摘 要 江西地域文化简称“赣”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鲜明性格内涵、认同坐标和观念模式的区域文化,其底蕴内涵渗透在人们日常吃穿住行等各种载体之中,顽强而又清晰地表达着它特有的文化信息。本文以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江西地域文化为切入点,介绍了江西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及特点,分析了江西传统民俗服饰及现代服饰发展现状,为了解江西地域特色服饰文化产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江西地域;民俗;文化;服饰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江西地域文化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具有半封闭环境中开发的、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地域特色,其区域服饰在受地域文化影响后,除了包含长江流域的浪漫、温情、灵活、凝重、质朴等文化特点外,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 江西地域文化的特点 我国的地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特定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至今仍有着独特的魅力,地域文化包含着民俗、生态、地方传统、服饰等方面。由于这种文化只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此被称为地域文化。“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包罗万象,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立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江西省最大河流是赣江,因此江西简称赣,江西地域文化被人们称为赣文化。从地理环境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势中低周高,向北倾斜,从外向内,由南到北,逐渐向鄱阳湖倾斜,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张口向北”不闭合而形似一个巨大的盆地。加上江湖众多水域辽阔,热能资源及农林矿产资源丰富,使得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为楚国、吴国、越国的必争之地,因此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使的江西地域文化拥有悠久而又丰厚的历史遗存,从而影响着江西地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既为周边异域及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奠定了基础,又为古代江西地域文化成为一个“理想的沉淀区”提供了条件。当周边异域及先进的中原文化涌入后,便在“理想的沉淀区”内滞下来,不断地淤积、杂合、溶化,使其呈现出半封闭环境中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及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江西地域文化主要是以古越族文化为重心,同时兼容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几种不同文化在经历了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创新后,逐步形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 2 江西气候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服装不仅是社会发展下的物质产品,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纵观中华几千年文明,同一时代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各有区别,因为地域文化并非一种简单的民俗文化,它融合了气候、地理环境、文化、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特色。例如海南省地区的服饰,式样简洁,上衣较短,下裳宽松,但服装色彩鲜艳,图案以热带植物与海洋生物为主,进行了各种或抽象或具象的变形,这种服饰充分体现了海岛地域文化;在陕北地区,受经济制约人们不带帽子而系毛巾,这是因为陕北地区的冬季最容易受到冷风的袭击,额头作为人们感受最明显的地方,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就在额头系结;西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地区,但降水较多,因此该地区的服装款式为了便于劳动以紧身、轻巧为主,为了适应气候环境女子戴斗笠,男子戴包头;东部沿海地区因风化有很多沙土,人们在外出的时候都会用一个方巾把头包起来,既防止脸晒黑,又防止了尘土;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为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强,早晚温差变化大。为了适应这种气候,青藏地区的服饰面料以牧区的动物皮毛为主,在款式上采用交领、长袖、上衣连下裳的式样,以应付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早晚把衣服裹得严严实实的,中午把袖子脱下来,上衣挂在腰部以散热。 从江西的气候环境来看,江西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春季时暖时寒,加上梅雨季节使得室内环境潮湿,室内温度比室外低;夏季晴热干燥,特别是省会城市南昌是四大火炉之一;秋季晴多雨少,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但时间过短,一月有余就进入冬季;冬季阴冷霜冻期短,但近几年气候变化较大,暖冬气候明显。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使得江西人衣随季更,装随地改。因此从古至今在江西服饰演变过程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冬夏两季服饰。 首先需要提到是古代的夏布,江西的夏季长达5个月,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一个季节。夏布又名苎麻,是夏装用布。由于散热性好,适合夏季穿着便被称为夏布。为了降暑,夏布的出现为江西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凉爽。夏布之所以成为江西的一种特色面料,得益于江西是我国着名的苎麻种植区域,古代人早期用夏布制作蚊帐,后来用于缝制夏装,使之闻名于世。从原材料到夏布成品,要经过十道工序,早期是粗麻,后来改良为精麻,加上印染处理使其成为高级布料,备受古代富豪的青睐。但随着近代纺织行业的发展,夏布生产日渐衰败。 其次就是近代的羽绒服,江西冬季漫长,加上气候以湿冷为主,所以在现代各类型服装行业中最早发展起来的就是羽绒服,而江西早期知名的服装品牌就是鸭鸭羽绒服。羽绒服是一种内充羽绒填料的服装,外形较为庞大,与中国过去的棉袄相似。早期羽绒服的面料是以鸭绒为主,占50 %以上,同时有一些细小的羽毛混杂在一起。在制作服装前要先将鸭绒清洗干净,经过高温消毒,再填充在服装内。羽绒作为人类御寒最佳天然材料之一,制成成衣以后比人造材料保暖3倍。 3 江西民俗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在江西民俗文化方面,南丰地区的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这就是南风傩文化。南丰傩舞服饰有红花衣裳制,以传统交领右衽的式样为主;红袍马甲制则是道服、马甲与便裤的组合;花山红裤制是以上衣对襟为主,两边开胯的式样,并施加各类彩色镶边;戎服披甲制是将戎服与戏曲服装中的甲衣、战袍相结合,与古代军服相似;戏曲服饰制是以晚清戏服式样为主。 除此以外,景德镇的瓷文化为多位服装设计师提供了设计元素,如北京奥运会礼仪迎宾、颁奖人员的礼服都采用了青花瓷图案,NE?TIGER的创始人张志峰设计的青花瓷元素礼服,知名设计师郭培采用青花瓷留白、渲染华美的艺术手法为范冰冰设计的青花瓷礼服等等。还有赣南采茶戏服的多样性、丰富的红色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瑞昌剪纸都为江西服装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不同领域的文化在服装中反映了江西不同的民俗风情。 4 江西地域下的服饰现状 在服装款式方面,江西地域由于没有自己的时尚品牌,在款式的选择方面都是以个人喜好为主。服装外形是时代风貌的一种体现,服装造型的设计要利于人体的活动,服装款式的设计要考虑审美与功能。以女装为例,在过去的几百年,西方国家为了强调或夸张女性的特征使用了紧身胸衣,审美以溜肩宽臀为美。江西地域的服装款式备受青睐的则是高腰节线的服装。腰节线的提高,可以带来比例上的差异,如朝鲜族的民族服饰,一直以高腰为特色。江西人的体型特征,与朝鲜族较为类似,本地居民体型偏瘦居多,但身材又不算高挑,所以江西人在审美方式方面比较偏好日韩或江浙一带的服饰风格,江浙许多服饰品牌的设计都喜欢采用高腰设计,这也是江浙服饰品牌在江西地区销售不错的原因之一。 从江西服饰的销售情况来看,江西并不是服装销售大省。总所周知,一定的产品为一定的群体所消费,不同经济体系下的地域对服装的需求各不相同。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需求。同一服装品牌针对不同地域所提供的产品都会不同,服装的设计及销售模式要考虑产品对象的定位、产品类型的定位、产销方式的定位、工艺品质的定位、发展目标的定位等诸多因素。如江西省总人口数量为4,542万,男性人口占52%,女性人口占48%,其中流动人口占17%,作为全国第五流动人口大省,对江西地区需要的服装产品批量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近几年江西地区新生儿人数的不断攀升,婴幼儿服饰的需求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江西地区的婴幼儿服饰品牌也越来越多。如今,虽然服装时刻发生变化,但服装的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本。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服装已经成为一种非语言的信息载体,在折射时代氛围及人文精神的同时,表达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及社会概况。 综上所述,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含义,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紧密相连。服饰是对地域文化最好的反映,服饰文化也展示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现象及人文精神。我国的服装行业正与世界服装行业接轨,地域服装行业也要发展起来。地域服装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市场竞争力,创造经济价值,也能为地域文化起到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 涛.地域民俗文化研究的新发展——读江西民俗 [J].江西社会科学,2005(09). [2] 谢庆芝,张玉华,舒能贵.江西南丰傩文化论析[J].江 西社会科学,2007(12). [3] 赖占钧,刘 瑛.江西夏布的起源、近代兴衰及其发展 [J].江西农业学报,1999(6). [4] 孙鑫磊.服装概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0). [5] 王 悦,张 鹏.服装设计基础[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4(09). [6] 朱松文,刘静伟.服装材料学(第5版)[M].中国纺织 出版社,2015(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9d9a62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