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

时间:2022-07-19 19:3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8、吆喝(一课时)

授课时间

17 周周 2 6 3

累计教案数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内

教学目标

在情感。

3、培养学生的表演模仿表演能力和口头广告的创造能力 4、树立文化大观念,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1、在诵读中品读语言,感悟作者所流露的情感。 2、感受民风民俗的美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吆喝文化的理解。

一、导语

教师吆喝“开始上课”,引入课题。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

教学随笔





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掌握重要字词。 2、快速浏览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时间顺序,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2在组织材料时,作者还采用了一些过渡句,你能找找吗? 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⑴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教师也可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京味语言的示范)






⑵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三、品味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妤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口头广告

各行各业 愉悦、怀想 吆喝 价廉物美 回忆、情趣 浅显易懂

教学反思(累计反思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92f3d651e79b896902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