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24个小正方体。上课时我告诉学生设定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是一立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长是多少呢?学生答一厘米。接着我运用这些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每摆出一个长方体,就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数出这些长方体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它的体积是多少?并根据课本上的表格及时做好记录。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条件的积与数出来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的体积的的计算方法。这时我在每个小组中提问学生,问:“你们找出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们是怎样找出来的?我们一共记录了五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各项数据,你们推出的计算方法可以用这些数据验证一下。”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学生因为在小组内已经进行了讨论、验证,直接就出了正确答案。然后师生共同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出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并在课件上显示。这样教学,就把学生带到了从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接着,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乘机提醒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运用如此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实际操作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当学生推导出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我直接出示了两个立体图形,让学生运用公式求出他们的体积。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强化记忆。接着让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表示( 上(下) 面的面积 ),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表示( 一个面的面积 ),我们可以把他们总称为底面积,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 底面积×高 )。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我在教学时安排了边摆边记录,再汇报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同时为整理、分析数据准备好必要的材料,更有利于有条理地分析汇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带有直觉性的思维方式。教学时,我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e37374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