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安排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先来看一下题目:将是指 ,相是指 ,和的意思是 。 将是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 2、既然是和好说明以前他们俩的关系怎么样?(不和) 3、那么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4、那么通过预习你对课文的内容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吗?分别是那几个? 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师板书) 三、品读感悟(人物形象、故事内在联系) (一)品读“完璧归赵”感受人物形象。 1、指导学生大声地把课题读一遍。指导提问: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不和? 2、学生品读原因,讨论交流。 3、顺势指导学生明白蔺相如能官居廉颇之上,靠的不是一张嘴,而是过人的本领和胆识。 4、那蔺相如究竟有什么本事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指导学生品读相关语句,讨论交流,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5、指导学生生表演“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二)导读“渑池之会”感受人物形象。 1、师:那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勇敢战胜了秦王,秦王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和氏璧,他会善罢甘休吗?看看秦王是怎样报仇的?蔺相如又是怎样应对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3、蔺相如的几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绝,他又是怎样做的? 4、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朗读领悟,感受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暴。 (三)研读“负荆请罪”感受人物形象 1、师:蔺相如再一次用自己的性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我们再来看廉颇说的话,对吗?他有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 2、面对廉颇的刁难,蔺相如语重心长说了一段肺腑之言,谁来读一下。 3、指导学生读蔺相如的话,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识大体。 4、感受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四)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三个故事,如果在第一个故事中秦王能如愿以偿,会不会有第二个故事?也就是说,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如果渑池之会后蔺相如没有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还会有第三个故事吗?所以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你看这就是咱们作者写文的精妙之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不可以也试着学习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呀。 四、总结拓展(课内外整合)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听得很认真,想必也有很多收获,我们来做一下达标练习。(下发达标练习题) 达标练习: 1、课文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其中( )是( )的发展。( )的结果又是( )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2、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小结:这个故事已经发生两千多年了,但廉颇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直到今天,还传为佳话。有诗为证,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两首赞美蔺相如和廉颇的古诗: 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师:蔺相如今后的命运如何,赵国又是怎样灭亡的?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来了解一下。 历史,波澜壮阔,出现许多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英雄,我们可以上网,看课外书,走进历史,走访名人。在历史中明理,在名人中睿智。向学生推荐书目《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1824664b35eefdc9d3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