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李桥中学的赵世云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明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4、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① 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② 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 (这样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导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导入: 接下来,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任务1:寻找《伯乐相马》、《毛遂自荐》等或者与人才悲惨遭遇有关的故事。一方面运用故事热身,贴近文本,为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做铺垫;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活跃思维,充实大脑,激发兴趣。 任务2:展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识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说”这种文体。 ★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掌握? ★朗读中哪些句子的节奏需要注意?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积累了哪些一词多义的词?并说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积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注意?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将这些知识点作为抢答题,让同学们快速抢答,或者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电子文稿演示。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学会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下一节课的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立下了汗马功劳。 3、合作探究: 这是第一节课的自主学习课,第二节课是合作探究课,将采用朗读法和问题探究法,达成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朗读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熟读成诵和深刻理解课文搭桥铺路。问题探究法还是用多媒体展示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学生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尽可能多的留有时间充分思考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逻辑演绎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样示范,以有别于学生所熟悉的教辅资料,来组织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思维的泥沼欲罢不能。问题如下: ★既然是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此问的目的也就是问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当时的千里马有什么遭遇,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由于食马者不知马,直接导致了马的什么后果?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作者的结论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作者仅仅是写千里马吗?他们分别象征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 法? 合作探究中,我将慢慢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来点拨来启发,慢慢展示课件,用图片,用声音,用光电来复圆情景。既触及学生自身的关于人才观问题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既达成了对课文“托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马暗喻人才,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控诉。同时这样,又培养学生了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布置作业: 《马说》既是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又是韩愈个人怀才不遇愤懑情绪的流露(他认为自己应得到更好的待遇)。请你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通过与作者的虚拟对话,从而加深对人才的认识,达到说与写的结合。) 5、小结: 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世上“伯乐”稀少,那么,“千里马”们为何不来个“毛遂自荐”呢?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磨练自己,早日使自己成为驰骋于生活的千里马,更重要的是敢于毛遂自荐,而不是空等伯乐来相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伯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1137b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