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教案(1)

时间:2022-04-23 07:0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天来了》教学设计

课型: 初中音乐欣赏综合课

教材: 苏少版《音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春天的愉悦,加深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2、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律动、演唱等形式熟悉和体验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的主题旋律,并从中感受到中国名族乐器之间的融合。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理解。

【教学重点】:主题旋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同时对乐器的表现力和之间的配合有所理解。

【教学方法】:声势体验法、激趣法、模仿法,听唱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播放《春天来了》引子(听之前提问)

师:如果说这段旋律描绘的是一幅风景画,那你觉得是什么样的风景?或者描绘的什么样的季节?(舒缓柔美,春季)

师:仿佛春风拂过大地,驱走了冰雪严寒,万物开始复苏了。

2师:看着这样的风景,老师不禁有想跳舞的冲动,你们想不想看啊?但是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需要我们同学们认真看好老师的舞蹈动作,借助舞蹈老师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场景?(你们的眼睛很明锐,耳朵也很灵敏) 播放《采茶灯》,老师舞蹈体现(突出采茶动作) 师:你看出来是什么场景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她们敏捷的双手像蝴蝶般在茶树上跳动飞舞,我们也来学一学采茶的动作。 2、请学生学一学采茶舞(注意手势,茶叶小指尖捻,手的高度要高过头顶。 (慢动作,手心向下,可捎带解释下课件中的茶叶篮是在后面,而我们就用在前面。(要专心,不要粗枝大叶)(一定要做整齐) 老师哼唱,学生练习采茶舞动作。 4、简单介绍《采茶灯》


师:其实刚才老师唱的旋律就是福建民歌《采茶灯》。采茶灯的歌舞源于劳动人民采茶活动,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5、师:刚才我们也体会到了,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段旋律吧。(节奏要紧凑) 出示歌谱,哼唱旋律(3遍)(注意切分节奏)顺带切分节奏特点,轻快活泼 (一定要唱谱,不行再哼唱,用da,不要唱错) 二、学习乐曲

1、师:前面我们欣赏到的是演唱形式的表现的这段旋律,下面我们再来听一段和这段音乐差不多的旋律是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的?(器乐曲) 2、揭示课题

师:这首乐曲就是雷雨声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的一首民族器乐曲《春天来了》

3、师:那你听到里面什么乐器的声音特别明显?(老师提示音调极大的) 4、高胡介绍(拉弦乐器,广东音乐

5、师:拉弦乐器绝大部分情况下往往更适合表现流线的(黑板上出示)如高音一般悠扬)

学生律动,体现线条的美感。老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听下面这段旋律 播放高胡片段(慢+快)但是这段旋律中还能用流线表现吗?(动作和线条) 6、师:前面我们说到,这首乐曲的主旋律和《采茶灯》很相似,那除了高胡,你还听到了几种乐器的声音?《采茶灯》的旋律,在这首乐曲里面出现了几次? 3次、古筝、扬琴)(拿乐曲第一部分第二遍主题做例子) 7、师:主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其他乐器起到什么作用?

8、师:第一遍确实这样的,高胡主奏,古筝、扬琴做伴奏,一个主一个次,那第二遍呢?(播放A段第二遍)

9(黑板上出示)没有主次,是各自演奏不同的旋律,联袂演出,并行,交织在一起的。有各自的特点,就好似双人舞一般。而古筝这时候就在里面起伴奏作用。 10、介绍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 播放视频(视频体现)

11、聆听第二部分,老师舞蹈表现。

提问:表现什么形象?表达什么情绪?(顺着学生的说,不要给太过于肯定的评


价。内心对春天美的体验,欣悦)

12、聆听第三部分,旋律你熟悉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速度,加花) 其实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速度加快,高胡加花作了变化;仿佛这里的春天已经是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情绪越来越热烈,欢乐的气氛达到极点,百鸟齐鸣,百花齐放,一幅春意盎然,蓬勃的景象体现在了我们眼前。

13、师:因为这首乐曲完整有7分多钟,所以这里我们听到的是剪接版本。 完整聆听剪接版,体态律动(话不要多)出示结构图。

(微微的春风、摇曳的柳枝、荡漾的湖面、还有饶有兴致踏春或者是采茶的人…… 三、拓展

1、播放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师:福建盛产茶叶,在我们浙江也有采茶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采茶舞曲》,可询问学生是什么演奏形式?

2、师:我们中国的名族乐器音色独特,技法丰富,在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中,无论是重奏也好,还是合奏也好,都流淌着我们中国音乐文化“和”的精神。(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乐器,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但是我们现在融合在了一起,就让我们一起,共同奏出七()班的和谐之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fa8cd8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