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えの构造』读书 心得

时间:2023-03-27 07:52: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えの構造』

首先,谈一下《日本人的心理结构》。这本书是土居健郎先生写的,他生于192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病科,是一位临床心理专家。全书共五章,目前我才看完了第三章。

第一章阐明依赖心理的概念。作者以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时经历过的事情为例,阐明了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内心感受之不同。譬如:吃冰激淋事件,I'am sorry事件,请客吃饭时对待客人的礼貌方式等等。文中通过对日本作家室町犀星的小说《杏子》和外国作家萨冈的小说《你好,乡愁》进行对比,阐述了日本与西方亲子关系的不同。作者还通过对“依赖”和“自我”意识之间的研究,说明了日本和西方的心理结构的不同。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桃太郎于全日本学生运动联合会》的文章分析,阐明了自己并没有像当时的某些评论家那样,把学生们一概视为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而是主张只责怪他们,是收拾不了事态的发展,因为较学生们的幼稚的依赖心理,社会权威的丧失乃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作者还通过依赖心理的分析,阐明了“全共会”的走向暴力极端的原因。这一章里,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专业术语。诸如:本尼迪克特,投射法心理检查,大佛次郎,森田正马,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自爱欲,中村元,丸山真男等。

ひが

第二章作者力图阐述日本是一个彼此依赖的社会。通过一些日文词汇,企图从语言的角度考察文化。譬如:甘い、すねる、む、ひね

くれる、恨む、ふてくされる、やけくそになる、頼む、拘る、気兼ね、わだかまり(隔阂)、照れる等词语。并且详细解释了すみません的来源和各种用法。作者认为其既可以表示道歉又能表示感恩。作者补充了本尼迪克特的观点,认为日本人对别人的诚心帮助,不满足于仅仅表示谢意,他们总是在考虑给对方增添了麻烦,所以要表示歉意。作者认为“对不起”的心理与日本人的罪恶感,欺辱感密切相关。作者还就人情和义理展开论述。认为两者既对立又不可分割。作者把义理比作容器,把人情比作器中之物。就“他人”与“客套”来讲,日本除了亲子关系,其他的人际关系都是向外延伸的,逐渐疏远的。此外,作者还就内与外展开了论述。作者强调日语中的“内”一般说的是家庭内部,或者是团伙,或是指某一个集团,不同于英语的“个人权利”,专指个人本身。在日本既没有确立脱离集团的个人自由,更缺乏超越集团或个人的所谓“公共精神”。此外,作者还说明了日本“顺从”和“吸收”的特点。强调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似乎采取全盘接受,不加任何批判的态度,这实际上是有利于维护彼此依赖的人际关系,“吸收采纳”本身也是依赖心理的一种延续。作者还试图通过历史上的战争胜利,说明日本“顺从”和“吸收”的优越性。此外,作者还就本尼迪克特的罪恶感文化和耻辱心文化谈了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说明耻辱文化比罪恶文化更进步。诸如:乃木将军的切腹自杀为明治天皇殉死事件等。最后,作者りこう

就依赖心理的来源,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他认为日本人到成年后还始终保持着一种童心。举例诸如:坊ちゃんはおさんですね。お嬢ちゃんの洋服はきれいですね等。这一章中出现了的代表性人名和专业术语有:柳田国男,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朋霍斐尔Bonhoeffer等。

第三章谈了依赖的逻辑。作者首先分析了语言和心理的关系。认为语言结构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精神发展。并且引用了哥德的话说:“不懂外语的人也不会真正懂得本国的语言。”作者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手段,而是在语言形态本身之中已刻下了人们各种心理活动的烙印。作者试图分析日语中甘い的词源,认为这与儿语ウマウマ有关。作者还借用了泉靖一等的看法。即他们认为日

1




本人心目中的天空是“连接大地的天空”,而游牧民则是“与大地隔绝的天空”。作者还就依赖心理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对日本人的审美观进行了若干考察。提到了日本人最为欣赏的是“寂寞”和“孤高”。作者还就“洒落”谈了一些看法。认为其既含有孤高自傲,又要依赖别人。之后,著者就依赖和自由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就此说明人本的自由和西方的freedom的区别。其中引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比维斯的一段话:“要想接受爱就得感谢对方,感谢之情又往往夹杂着羞耻心,羞耻心自然又会妨碍感谢之念〉”。作者说到导致中世纪欧洲封建政治体制崩溃的原因自是很多,其中一点是欧洲近代初期个人的自由以及政治的自由观念深入人心。作者反问所谓的西方自由究竟要把人类引向何处?说穿了不就是满足个人欲望,追求与参与者的一种连带吗?若如此,就同日本的依赖心理殊途同归。最后,作者叹了关于“气”的概念,企图说明日本固有的“気の病”、“気ちがい”比西方的原文更能表达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意。这一章出现的代表性人名有:铃木大拙,本居宣长,西田几多郎,津田左右吉,奥古斯丁Augustinus ,马丁路德 ,马克思,尼采,萨特等。

第四章作者从偏执症的心理分析,对人恐怖症,执着,同性恋感情,懊悔和遗憾,受迫害感,没有主见等七个方面对依赖心理的病理展开了分析。森田正马认为“偏执症”是由于注意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一种神经质病症。在临床治疗时大夫会提醒患者,你对某一事物过分注意了。如果病情较轻,一直以为自己有什么病,抱有恐惧感的患者,听了医生的这番提醒后,他们往往会放松情绪,其病症也随之而消失。作者认为“偏执症”作为日本独特的神经症理论,其心理与依赖有关,可以理解为是依赖心理的一种病态。在治疗过程中频频显露出种种猜疑,顾忌和拘泥。另外,作者还就“对人恐怖症”多见于日本的原因作了说明。作者认为羞耻感在传统的日本社会里会得到格外的关照,爱护。但在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理解越来越少,羞耻感成了消极因素,他们渐渐趋于内向,变得越发固执,出现了见人脸红,怕人说丑,畏人眼目等。作者认为导致日本人从面对周围意识到羞耻变为面对周围产生恐惧感的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逐渐失去了对个人羞耻的理解和尊重。就日本人的执着而言,作者认为日本人生性喜欢互相依赖,而实际上又很难去实施,于是他们要拼命否定依赖,最终陷入执着的苦海中不能自拔。著者对同性恋感情作了说明,强调了其与同性恋的区别。它是指同性之间的依恋情感强于异性,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友情。作者通过对夏目漱石的名作《心》的分析,借主人公“先生”之口,阐明了自己对同性恋感情的看法。即:“当你回想起曾经跪倒在他的膝下,今天你会恨不得一脚踏在他的头上。正因为我不愿将来忍受侮辱,所以现在才拒绝你,而宁可忍受眼前的寂寞。我们生逢在这自由,独立,充满自信的现代社会里,却不得不去忍受孤独之痛苦。”作者认为把同性恋感情的本质看成是依赖心理比较合适。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令人感兴趣的一点,在于他指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导致发病的真正原因是同性恋感情在背后作怪,实际上同性恋感情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是一个及其关键的概念。夏目漱石认为同性恋感情挽救不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寂寞孤独之感,它只能使人陷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满足只是一事的,终归要破灭。置身于“自由,独立,从满自信的现代社会”,希求依赖获得连带感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一场空幻。作者例举了「悔やむ」,「悔しい」,「悔いる」等词语,阐述了后悔,懊悔,遗憾的区别。懊悔完全是内向的,而遗憾有意识到外部的一面,比如说“这次输得真遗憾”,具有向外发泄,又有面向自己的特点。弗洛伊德已经指出抑郁症的特征之一就是患者过度的自我责备,并且由此再进一步涉及懊悔心理,以阐明自责的性质。欧美人复仇的观念基于正义感,而日本人则与依赖心理有关。作者例举了源义经,楠正成,四十七勇士,西乡隆盛等败走麦城的英勇将士来进行说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邪魔する、邪魔になる、邪魔にする来说明受迫害感。作者认为正常人受害意识并非个人问题,它与自己所属的集团不可分离,与此相反,受害妄想症的患者认为唯有自己一个人遭受迫害,在三合会上自己完全被孤立起来。他们很少体验过凭借依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1f9c7f5acfa1c7aa00cc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