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え」文化的汉译策略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甘え」文化的汉译策略 作者:孟俭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6期 【摘 要】「甘え」文化是日语比较发达、表达语词丰富多样、一直被认为难于翻译成英语、汉语等的文化现象之一。文章以土居健郎在『甘えの構造』一著中对「甘え」文化的语词表达的多级分层为依据,结合翻译实践理论认知,对「甘え」至今在汉语中的对译词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更加且贴的对译思路。 【关键词】「甘え」文化;表达;汉译策略;译案思路 一、「甘え」的基本特征及文化地位 (一)基本特征 「甘え」概念来自基本动词「甘える」。在表示待人关系时「甘える」意思大致如下: 亲近、献媚、讨好别人;同时毫不客气地接受别人的亲切、友善。(『広辞苑』第五版);在对方会同意、原谅的心理期许下,采取过度的行为。(『新明解国語辞典』第四版)。从两个词典释义不难看出,‘利用对方的亲善为自己获利的心理·行为’应该是「甘え」的共通特征,内在本质。「甘え」原本属于哺类乳动物幼体降生后对母体依赖心的延续。幼体离开母体的时间越短、生命越弱小,此心相便越凸显。反之,随着幼体生命的成熟、独立,此心相逐渐减弱。可以说婴儿降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便是寻求「甘え」的典型宣泄,也是「甘え」的原初行为。汉语‘撒娇’一词一般由弱者→强者的方向性就是一个印证。 (二)在日本的文化地位 基于婴幼儿对母体的依赖心相而产生的「甘え」文化,作为心理情感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行为,其表现形式、强弱程度正如语言中的色彩词一样,具有连续性、渐变性、模糊性。这种心理行为在语言代码、即语词的分节命名上不可能穷其尽,各民族之间也势必产生较大差异。从一般惯常使用的诸如‘啼哭、示弱、撒娇、娇嗔’,到中性的‘发嗲、执拗、怄气、(产生)隔阂’再到‘死乞白赖、记恨、憎恶、使坏’。 土居健郎在『甘えの構造』中认为「甘え」不仅是理解日本人精神构造,同时也是理解日本社会结构的关键概念。「甘え」文化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理解日本人、日本社会不可跳开的文化符号。战败后的日本,在物质、精神双匮乏的现实面前,整体发挥「甘え」的国民性,形成对美国一边倒式的依赖,「甘え」文化一度泛滥。 二、「甘え」的汉译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对如此含意广泛、表达语词丰富、已经成为日本人待人接物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甘え」,汉语至今使用最多的译词是‘撒娇’,此外也有人使用‘甘甜’‘天真’‘娇宠’等。笔者以为这些译词都未能切中要害,存在信息偏差和缺漏现象。‘甘甜’只突出了‘好处利益’;‘天真’太过幼稚简单;‘撒娇’过分局限于施动主体和受动对象;‘娇宠’的施动方向存在悖谬(‘娇宠’的动作指向应该是强→弱,与「甘え」相悖)。而且以上几个译词都将「甘え」中的‘憎恶型’语词意象排斥在外。这也是本稿采用日语原形「甘え」来标记的理由;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促成本稿研究写作的出发点。先看一组「甘え」及其关联词进入句子后的汉译例句(译句后括号内为笔者点评)。 (一)犬が主人に甘える。→ 狗向主人摇尾乞怜。(通过示弱、示好争取好处) (二)いつまでも人の親切に甘えてはいられない。→ 不能老那么依赖别人的友善。(凭借他人的善意获取利益好处) (三)父は末の妹には甘い。→ 父亲宠爱最小的妹妹。(通过父亲的偏爱、宽容得到特殊待遇) (四)君は世間を甘く見ている。→ 你把社会看得太简单了。(通过把社会想象美好来获取利益) (五)彼女はすねて口も利かない。→ 她犯牛脾气闭嘴不吱声。(因得不到「甘え」而闹对抗,希望对方让步) (六)うちのお祖母さんはすぐうらむ。→ 我家奶奶动不动就说歪话。(总以为别人亏待她,从而迁怒、记恨于人) (七)何かあるとすぐ人をうらむ。→ 一有什么就(记恨)抱怨人。(基本同上句,认为别人原本应该对自己呵护) (八)この子はひねくれている。→ 这个孩子脾气很拗。(通过反向思维获取来自大人的关注、利益) (九)彼は気に入らないことがあるとすぐふてくされ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她一不称心就闹情绪(别扭)。(接近汉语‘娇嗔’的一种方式、手段) (十)ようやく二人の間のわだかまりが解けた。→ 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好容易消除了。(因未能得到对方「甘え」而冷战、闹情绪) 三、「甘え」的汉译策略 像这样,一旦进入句子,「甘え」及其关联语词的汉译并不存在问题。借助翻译的综合手段,汉语完全能够找到恰当的对处策略。唯独说到概念名词「甘え」,可以说至今未找到恰切译语,仍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模糊状态。常见译词‘撒娇、天真、娇宠’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偏差,无法含盖「甘え」的深度和广度。对此,笔者以为需要另辟蹊径,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模拟对等,让日语「甘え」的丰富内容得以再现。 对于这种‘准文化空缺词’(因为不是完全空缺),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异化和归化两方面进行思考。要么利用汉语表意性强、日汉共用汉字的现实,以至今使用的‘撒娇、甘甜、天真、娇宠’等语词为基础,尝试进行重组变通,弥补这些语词的语义缺陷,添加日语中‘骄横’‘憎恶’的负面情意成分。要么采取异化处理办法,对「甘え」这样的核心概念,直接采取音译法,比如‘阿妈爱’或‘阿玛艾’之类。不过,根据汉语翻译对处文化空缺词的常用办法,笔者更希望采取前者,即在归化思维方面下功夫,将日语中的「甘え」概念对译处理为更加恰切的汉译词,比如与‘甘娇’谐音,结合‘骄横’等语义,处理为‘甘骄’之类。 以上对日语「甘え」文化概念的汉译策略探讨仅仅只是一种思路。希望藉此引起日汉译界同仁的关注讨论。沃尔特·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不朽的词语仍沉默着,世上各种各样的惯用语使任何人都无法说出那些本可以一举将真理具体化的语词”。希望日语中的「甘え」尽快打破沉寂,冲破‘撒娇、甘甜、天真’的束缚,在汉语中找到自己不朽、恰切的替身。 参考文献 [1] 陈德鸿,张南峰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 [2] 土居健郎著.『「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株式会社·港北出版印刷,平成1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d149a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