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三、分析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 绥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三、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四、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1)相同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b2e2dfd15abe23482f4d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