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育并举成为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的具体实践-----校长有关学校立德树人思政教肓汇报材料范文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积极思考并探索“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恳请上级领导和专家不吝指导,帮助我们做好该项工作。 我校在历经百年的岁月里,重视文化发展,始终坚持落实前沿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我区建设“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区”的领航思想中,我校也积极对学校自身文化发展和五育并举的教育发展做出了总结与思考:以“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思想引领着课程文化的导向,五育在领衔学校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也渗透进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落地。 一、五育并举融入课程文化 (一)发展为需求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基础。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将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了探寻学生发展的本质需求上,五育并举成为撬动我校课程文化的总舵手。 (二)五育浸课程 我校的课程文化总共经过三次改革,逐步形成优质的课程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校将改革的视野对准课程的整体优化,逐步构建起多元教育内容与多维教育形式相匹配的大课程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校将探索的重心归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以“三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教育实验”、“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实现了课堂上师生生命的激扬与升华。迈入21世纪,我校将发展的目光聚焦信息环境下的师生共进。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和《教师校本研修网络环境建设实验》两项研究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文化彰品质 在不断发展变革的道路上,我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建构起完整的五育课程体系,形成灵动智慧的学校课程4.0版本: 通过构建“承红色基因,育红色少年”课程,实现以“德”立人;通过“信息适融”为核心,未来学校整体构建的课程,实现以“智”慧人;通过不断扎实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阳光体育课程建设,实现以 “体”育人;通过提供“玩耍—兴趣—技能—创造”四位一体的序列化艺术教育课程,实现以“美”化人;通过以“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实践创造”为主线的知行合一课程,以“劳”成人。 五育课程的形成以及稳步实施,学校课程4.0版本的构建以及扎实推进,离不开教师对于五育课程的创新和执行。走在充满创新、先进、改革气息的学校课程4.0之路上,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着力点,在其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领导力一一逐步落实落地,可以说,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课程文化以极大的内驱力铸炼出我校优质的教育品牌文化。 二、五育并举链动项目文化 (一)融合为切口 时至今日,在未来智慧学校建设的思想指引下,基于培养适应世界、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创新学子、建设未来学校的目标,我校始终致力于搭建更加灵动的学校课程4.0版本。我校课程体系替日迭代,终于演进到今天需要大力探索多育融合、立体呈现的课程体系的节点,需要我们为学生铺设出一条支持个性化、未来化、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二)整合为方向 那么,什么是多育融合、立体呈现呢?如果用一个词来说清楚,就是“求整合”,这也是今天我校进行第四次教育结构调整变革的主题词。学校必须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一体,搭建完整的五育课程体系,“以生为本”、“活动中心”、“全面整合”的育人模式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等要素的整合,指向实践创新,培养全面发展完整的人。唯有“集大成”能促进百年我校的教育实现再发展,再创造、进而焕发蓬勃的生机。 (三)项目为路径 行多育融合之路,我校用“项目式学习”走出答案。项目学习是一种最终指向多元整合的育人模式,我校继续发扬“善创”的核心特质,探索并总结实践出了两育、三育到全面整合的育人方式,这些整合方式不是五育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五育间的渗透融合。 例如:四育整合,即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关照到五育中的任意四育相结合。例如:学生自发选出的《好玩的玩具》项目,从小组成立、方案制定、设计稿推介会到动手实践、实施评价,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 在五育并举的驱动下,课程体系得到丰化。全面整合要求拟定课程内容时,把目标定位到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渗透交融。比如,非遗课程(空竹)的开展,既能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鉴赏水平、树立文化自信,还能引导学生锻炼身体、甚至制作工具(空竹)。 三、五育并举撬动师生文化 (一)教师五育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180800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