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一】《人文地理随笔》读书笔记 《人文地理随笔》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陈述议论地理学中有关空间观察、景观解读、环境感知等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 《人文地理随笔》读了第一遍之后,脑海里面充满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再次拿起随笔读第二遍的感受相较于当初,会有一些全。还是那个地,人已经变得后现代了。在阅读《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过程中,了解到1945年以来英美人文地理学界的关于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的。 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硬的知识,还有观念、思想、理论。吸收不同领域、理念、社群与文化中对于地理现象的不同感觉与认知,展示人类在对待自然、空间、地方、景观等地理现象上,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用途,就社会而言,地理放之其中可以使政治操作、军事部署、文化展现、历史反思;就个人而言,又可以是情感世界、人生体验。在中国的地理文化中,有小识和大识之分。所谓“小识”多是中国文人的游记抒情,它是软的,由于文人的见闻而情景交融抒发个人情怀。“大识”则多指体国经野,天时地利这类政治韬略,它是硬的,多是硬道理。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二】:《人文地理随笔》相关 在詹姆斯与马丁的《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中,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典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在古典时期中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地理学,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应那个时代的地理思想。古典时期的“地”和我们今天的“地”一样吗?任何思想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换言之,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生存环境的过程。生产力的有限性导致古典时期的地理视野受到约束,尽管有各种直接间接经验还拓宽西方人的地理视野,那时候的“地”恐怕和21世纪的今天是不同的。从古典时期的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时期的地理划分,世界视野。21世纪的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变成地球村,今天的“地”已经大大与那时的“地”不可同日而语。地理学的传统从洪堡、李特尔开始,已经奠定了研究人类居住的家园,地理环境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传统的地理研究范式。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三】:《人文地理随笔》历史 地理,在窗户外面,而地理学却在人的脑子里,而人脑又是分时代、分阶层、分你我的,所以地理学也不是纯净学问,会随人的时代追求、价值趋向变化内涵。研究人文地理,需要先把人看透。我得承认,自己对地理学的了解是受了洋人的启发。西方人文地理学,想得很多,管得很宽,人味儿 十足,明确划在人文社会科学一边,这是很多人一开始喜欢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是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并立的三大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居于主要地位。但是,在五十年代以来的我国人文地理学却走了一条曲折道路。 当时,学习苏联,在自然地理学获得较快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保有一席之地。可是,人文地理学却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处于厄运,被戴上“资产阶级”的科学帽子,打入另册。结果,在学校的课表上销声匿迹,原来讲授人文地理的教员不得不改行,讲授其他课。学校中是没有教员教此课,学生也无从学该课。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国人文地理学老前辈李旭旦先生才大声疾,呼恢复人文地理学,得到地理学界的强烈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e2469f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