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存在》读书报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 张吉 2009124231 《时间与存在》 作者: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陈嘉映/ 王庆节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 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 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 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 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1945-1951年期间,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 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 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 正文 存在论作为西方现代哲学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而海德格尔存在论作为存在论的典型代表,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国内目前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研究非常多,一直是国内研究西方哲学的热点。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面,对于这本哲学著作的见解也许有失偏颇。但是管中窥豹也多少也对于时间与存在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我谈谈自己理解的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导论部分不仅写清楚了作者对于存在问题的意义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含义。在导论部分的第一节中突出的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2.“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3.“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3.“存在(是)”是自明的概念。 这节中我明白了存在问题是从古至今很多大哲学家都进行过探讨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人就失去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相反地由于存在的性质,概念是不可定义的,人们更加有研究它的必要。在此作者还论述了“存在问题不仅尚无答案,甚至这个问题本身还是晦暗而茫无头绪的。所以重提存在问题就意味着:首先要充分讨论一番这个问题的提法。” 在第二节中存在问题形式问题中,平均的含混的形式结构。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规定存在者,然后却根据此在这种存在者才提出存在问题,这不是兜圈子又是什么?只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够提供的东西不是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被“设为前提”了吗?在原理研究的领域中,人们随时都能轻易地引出论据来指责研究工作陷入了循环论证;但是衡量具体的探索途径时,这种形式上的指责总是徒劳无益的。 在第三节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任何存在论,如果他不曾首次按充分澄清存在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到底它仍然是盲目的,并背离了他最本己的意图。同时存在问题在存在者层次上具有优先地位。这就说明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存在者的我们是此在的概念,具有优先地位,此在总是从它的生存领会自己本身是从它本身的可能性——是它自身或不是它自身——来领会自己本身。 而在第二章节中,作者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对世界的领会从存在论上返照到对此在的解释之上。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离它自己“最近”,在存在论上最远,但在前存在论上却并不陌生。不允许把任何随意的存在观念与现实观念纯凭虚构和教条安到这种存在者头上,无论这些观念是多么“不言而喻”;同时,也不允许未经存在论考察就把用这类观念先行描述出来的“范畴”强加于此在。时间性将被展示出来,作为我们称为此在的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之意义。„„把此在解释为时间性,并不就算为主导问题及一般的存在意义问题提供了答案,但却为赢得这一答案准备好了地基。 我们必须把时间摆明为对存在的一切领会及解释的视野。„„为了摆明这一层,我们须得源源始始地解说时间性之为领会着存在的此在的存在,并从这一时间性出发解说时间之为存在之领会的视野。„„须在这样赢获的时间概念对时间的流俗领会之间划清界限。„„弄清楚传统的时间概念与对时间的流俗领会正源出于时间性。„„流俗的时间概念所意指的时间乃是空间。 于是,“时间性的”就不再可能只等于说“在时间中存在着的”。“非时间的东西”与“超时间的东西”就其存在来看也是“时间性的”。„„我们凡从时间出发规定存在的源始意义或存在的诸性质与诸样式的源始意义,我们就把这些规定称为时间状态上的规定。 时间性也就是历史性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而历史性则是此在本身的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历史性这个规定发生在人们称为历史的那个东西之前。„„此在一向如它已曾是的那样存在并作为它已曾是的“东西”存在。„„它自己的过去——而这总是说它的“同代人”的过去——并不是跟在此在后面,而是向来已经走在它的前头。要追问存在的意义,适当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2f5d808762caaedd33d4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