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摘 要】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更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而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最佳主阵地。本文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策略 一、重视真实情景及学生生活经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问题设计 主题:对公式P=Fv的讨论。 笔者通过真实情景和生活经验,设计了如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与交流: 问题1:当汽车于恒定的功率上坡时,司机常用换低档的方法减慢速度,为什么? 问题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为什么? 以上设计的两个问题情景,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虽然自己不驾车,但也看到过司机驾车的操作,对上述情景都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可并不知晓其中的原理,因此,通过以上两个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开启了功率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这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视真实情景及学生经验问题的学习方式,受到很多学生喜欢,在于物理模型与实际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调动了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思考,也在于核心素养本来就是指向学生未来的真实生活。 二、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发现问题 (一)《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引入,笔者创设情境如下: 让学生提着拴有重锤的纸带(纸带的宽度要刚好能承受重锤的重力),使其保持静止,并让学生体验: 1.突然上提拴有重锤的纸带; 2.松手让重锤下落过程中突然捏住纸带,阻止重锤下落。 通过观察发现纸带在两种运动情况下都会断裂,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静止时纸带不断,而做上述两种运动时纸带会断裂呢?”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纸带断裂的原因:重锤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对纸带的拉力超过了自身的重力,这是典型的超重现象。通过以上展示的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超重现象的探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获得了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师也可根据上述活动体验,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分析后,进行知识点的归类(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拓展等,提高课堂效率。 (二)主题:机车起动 创设情景:某汽车的质量m=5t,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0kW,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阻力是车重的0.1倍,g取10m/s2。试问: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方案:在下表中,根据给定的汽车三个速度数值,按照题意填写各个速度数值所对应的功率P、牵引力F和加速度a的大小,并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数据所蕴涵的物理意义。 通过填表,学生不但找到了最大速度(当汽车以额定功率起动,达到最大速度时,最大速度V=P/F=P/F=12m/s),而且对表格中数据所蕴涵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发现加速度刚好为零,说明汽车以后将不再加速。即汽车是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转做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通过此情景的创设,学生能够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形成正确的解题思想,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物理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景,设计学生活动方案,师生互动,教师启发引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落实了物理核心素养。 三、给学生多提供探究与体验的机会 主题: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 组装两个不同的单摆(摆长约1m),在摆角很小(小于10)的情况下,测出它振动一定次数n(30~50次)所用的时间t,计算单摆的周期(T=t/n),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单摆振动的快慢情况并提出问题:决定单摆振动周期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生通过两个单摆的比较分析、讨论,会大胆猜测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可能与摆长、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有关)。笔者进而要求学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比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如下: 1.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振幅的关系; 2.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 3.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本实验的探究,最终得出了决定单摆周期的主要因素摆长。本节课中,笔者不是简单地把单摆周期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再现问题情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历结果产生的过程。 总之,不论采取何种课堂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养成分析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8f98d7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