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 一、注重课前预习,善于引导自学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年级学生刚开学时,由于新教材没有了拼音,学生一下子无所适从,别说预习,全班同学连课文也读不下来。于是我把预习这一环节放在课内进行,先帮学生疏通课文,把一年级漏识的汉字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再让他们圈出本课新识汉字,把字音读准。预习的任务主要是读通、读顺课文。然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和学生对新教材的适应,我慢慢地退了出来。让他们先自主读书,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通过问老师、同学来自行解决。后来我又教给学生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第二天我只检查,凡是能主动查字典预习的我就在班里表扬,慢慢的学生就有了预习的习惯和热情。我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家长,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然后签名。这样一步一步由扶到放,交给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二、注重自主感悟,诱发参与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实验教科书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并尊重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23课《假如》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棵小树站在冰天雪地中;几只饥饿的小鸟在巢中凄惨地叫着的画面:一个双腿残疾的小姑娘羡慕的望着一群游戏的孩子的情景。”孩子们看着画面,那种同情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朗读中。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听课的老师. 2、为孩子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1)动手参与在操作中理解。在教《秋天的图画》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最喜欢那里的秋天。有的学生说是果园里,有的学生说是田野里,还有的说是喜欢树林里秋天我鼓励学生那出画笔,把美丽的秋天画下来,比比谁画的秋天最美!学生兴趣盎然的画着,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完成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金黄的灯笼,燃烧的火把……”等词意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在参与表演中展示自我。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古诗的内容,而是通过自渎自悟,大体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表演李白和汪伦一一惜别的情景,孩子们主动参与,合作表演,对古诗的理解更深刻了。 (3)布置开放性作业,培养探究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强。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的作业,来培养孩子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学完《北京》后。我让他们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制作剪贴报;学完《语文园地二》我让他们搜集带数字的成语;学完《识字六》我让他们搜集谚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争着抢着在班里交流。 此外,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还应该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保证读书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开启孩开启孩子们阅读探究的情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e58b80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