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社会心理学定义) 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若干规律性认识 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对其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在这点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人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 其次,尽管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奥尔波特兄弟)使用的行为概念是狭义的,但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行为概念则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能够为我们直接观察的外部事件,而且包括了诸如情感、态度、思维这类虽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却能够为现代科学间接测量的内隐过程。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第二节 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一、社会行为的涵义与特点: 社会行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 二、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首先,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换言之,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其次,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也就是说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在这里,内在的体验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心理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狭义的行为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曰准备阶段。 再次,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也就是说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 三、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1、社会 2、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文化是有层次的,•我们将一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所具有的既包括该社会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活方式称为亚文化。 3、人格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取向 一、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的极强的理论性,既来自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也体现在它本身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学术观点之中。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诸学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 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则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人性善说:柏拉图到斯金纳 人性恶说: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里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908年,这一年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分别出版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同名教科书。 1924年,这一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对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不仅引进了实验,而且指出了“实验方法对团体行为研究的革命性意义”。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从本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各种实证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所谓社会分析阶段,具体特征为: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法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实验室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 又称权力服从研究。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设计。实验开始于1963年,也就是纳粹党徒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受审判并被判处死刑后的一年。实验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ed3ec66137ee06eff918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