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简单地说,绘本就是有画图的书,通常一般都还有文字,但也有只有图而没有字的绘本。它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是在人类对童年这种生命的理解更透彻以后诞生出来的书籍形式。自从80年代绘本从外国引入我国台湾地区以后,近几年,我国内地教育界也加深了对绘本的了解与研究。 绘本研究家多罗西•霍华特说:“绘本是小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在透过长期读书生活所读的书之中,是最重要的书。根据小孩在绘本中所发现的快乐的量,可决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欢书本。”与大人是为了从书中获得知识与某种协助不同的是,幼儿往往由于书中故事、图画的趣味性以及在读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快乐而变得喜欢书。快乐体验是幼儿读书的主要引力,而幼儿在这其中获得的种种发展仅仅阅读绘本的一种副产品。所以,一般来说,一本优秀的绘本能以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深得幼儿的喜爱。绘本的语言简洁,图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培育幼儿的认知;协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增广印象;促动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达,培养丰富的情操;培育其美的感觉和感受性;增广经验,给予知识等作用。 然而,由于绘本种类的不同,幼儿从中获得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侧重性。例如,《生气汤》、《菲菲生气了》等一系列的绘本就主要着重于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自我理解,以及情绪的表达与调节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影响作用。下面,本文将以这两个绘本为例,说明绘本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一、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对于社会的人来说,词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对于刚处于社会化阶段、语言发展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词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一个小班幼儿在妈妈来接他回家的路上经常会听到“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之类的话语,也许幼儿也会回答“我今天非常高兴”。但是,“开心”“高兴”等词语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仅仅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果不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幼儿理解这些词,幼儿就便会很难掌握这些词,也不会很好地在合适的时候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而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成人也较难以完全儿童化的方式去向儿童展示这种情感。然而绘本却以其形象的图像以及一些简单而生动的词汇能够向幼儿传达讯息。 例如, 绘本:《生气汤》 霍斯今天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他想不出第三题的答案。琳达给他一封情书。还有,同学带来一只名叫露露的牛,表演的时候踩了他一脚。好像这些加起来还不够倒霉似的,放学时,妈妈居然找珍珠阿姨来接他。珍珠阿姨开车横冲直撞,一路吱吱嘎嘎,差点儿压死三只贵宾狗。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踩一朵花。妈妈对他说:“嗨!”霍斯发出“嘶”的声音。妈妈问他:“今天好不好啊?”霍斯吼了一声。妈妈说:“你有没有谢谢珍珠阿姨啊?”霍斯咚的一声趴在地上。“我们来煮汤吧!”妈妈说。霍斯一动也不动。他气得快爆炸了。他才不想煮什么鬼汤呢。妈妈把锅子装满水,放在炉子上。水热了,她撒进了一些盐。然后,她深深吸一口气,对着锅子尖叫。“该你啦!”她说。于是,霍斯爬上凳子,也对着锅子尖叫。妈妈又叫得更大声。霍斯吼吼吼好几声,还对着锅子呲牙咧嘴。水开了。妈妈对着锅子吐舌头。霍斯也吐舌头,吐了二十下。他拿起汤瓢乒乒乓乓的敲锅子。他喷出最大一口火龙气。然后,他笑了。妈妈也笑了。霍斯问:“我们到底在煮什么汤啊?”“生气汤。”妈妈回答。他们就这样肩并肩站在一起,搅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图画是建立起幼儿认知和词汇的桥梁。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了“不如意”、“横冲直撞”、“吼”“ 呲牙咧嘴”等词汇表达的意蕴。同时,借助文字以及有时是夸张而形象的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 二、协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 幼儿生活于这个美妙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会对一些过去的、新鲜的事物有所体验,获得理解。但是由于幼儿对于世界的接触毕竟是有限的。而绘本以其非常合适的方式能够补充幼儿这些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体会绘本的中的故事情节、故事中主角的心里过程来获得新的体验,唤起前有的感受。在绘本《生气汤》中,霍斯踩花、不回答、发出怪声、倒在地上,显得不讲理又不听话。最后在妈妈的协助下,霍斯对着“生气汤”尖声大叫、吐舌头、敲大、喷火……这个切使霍斯觉得自己的“坏情绪”被接纳并最终得以解决。幼儿在目睹了他人(霍斯)的情绪经历及调节的过程中,了解了情绪的发生、发展及结果。这使他们理解了这所有的历程都是正常的,坏的情绪是能够通过合适的渠道发泄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是被理解的,一切也都会回复到像以前一样好的,这样从而保证了幼儿情感上的安全感。不但如此,幼儿还能从书中学习到调控情绪的一些经验,从而在以后学习去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充满幻想的世界。曾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喜欢幻想。幼儿一方面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中,同时也活在幻想世界中。借助幻想,幼儿体会现实世界;通过现实生活,幼儿验证幻想,因此就在这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从中获得影响,提升认识。 例如, 绘本:《菲菲生气了》 当菲菲玩得正开心时……她的姐姐一把抓住了大猩猩(玩具):“轮到我了!”“不要!”菲菲说。“要!”妈妈说,“菲菲,是轮到她玩了。”姐姐用力夺走了大猩猩……菲菲跌撞在卡车(玩具)上。呃!菲菲气极了!她踢打,她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她怒吼出火红、红火的咆哮。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她跑!她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她再也跑不了。然后,她哭了一会儿。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羊齿植物。她听见了鸟叫。菲菲来到了老橘树下,她往上爬。她感觉到微风轻吹着头发,她看着流水和浪花。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菲菲觉得好多了。她爬下树……她往家走。(一路听着树上“唧唧”“啾啾”的虫、鸟叫声,心情好多了)“我回来了!”……屋子里头暖暖的,香香的。看见菲菲回来,每个人都好高兴。一家人又在一起……而且,菲菲也不生气了。 小孩经常也会有不如意的一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由于抢夺玩具而发生的闹情绪现象也是幼儿所并不陌生的。绘本中通过讲述菲菲生气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幼儿可以联想起自己常有的这一生活经验。透过绘本中的形象表述,幼儿会在阅读过程中,跟随故事的情节发展——从小主角先是以肢体动作反应愤怒,到躲进自己的世界、宣泄、悲伤、渐趋平静,而后回复,幼儿会情不自禁地伴随想象进入故事主角“菲菲”的情绪世界。然后,幼儿会将这一世界与自己的现实经验进行对比,从中获得一些东西。这种影响是自然的,同时也是自觉的。 绘本以其图文并茂获得幼儿的喜爱。同时,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种图码与语码的结合,在相互弥补缺憾中彰显各自的优势。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图码和语码都各自告诉了我们一些对方不能告诉或说起来有困难的事情。没配图的文字是含糊不完整的,表达不出重要的视觉信息;没有配文字的图画同样是含糊不完整的,缺乏重点。”而绘本的这种创作正是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的,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其在满足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发展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981edc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