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2篇)

时间:2022-10-29 21:0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2篇)

第一篇:

终于把《列夫托尔斯泰》讲完了。内心松了一口气。我是第一次讲这篇文章,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开始预备,因为这是一篇外国著作,全篇差不多上外貌描写,篇幅之长令人咋舌。如何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呢?在讲完托的外貌描写后,为了能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我设置了一个你写我猜的活动。让学生写一段外貌描写,就写本班的同学,通过描写让同学猜猜他是谁。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做了一次写作训练。因此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讲授中对托的生平与创作的介绍专门重要,然而只依靠课堂上的几分钟,远远不能使学生对托的精神世界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我觉得学生并没有了解托的精神内涵。通过这节课我发觉我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作品的内涵需要我们在广泛的阅读中去品味挖掘,托还有更多更宽敞的精神世界等待我们去探寻。

第二篇:

在讲这节课之前,第一让学生做了课前预备,回去搜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作品、背景、生平经历、思想历程等等,为课上小组讨论做好预备。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若没有读个三遍以上是读不到里面去的,我没有让学生提早预习,本想看看自己的预设教学情形和学生这种临场回答之间还存在哪些问题,但不预习对这节课来说,就如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块是讲一个人物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修辞。本文的修辞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细细琢磨体会在加一个小练习,抓住人物的显著特点来刻画,用上这些写作手法。但我却怕后面时刻不够,没敢多耽搁时刻,找出几个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马进行下一环节。因此在找写作手法时,问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没有充分去找并去体会,因此给人的感受是不明白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一大的环节没有处理好,比较失败。对学生的临场回答,我没有给予恰当准确的评判,专门在学生说托尔斯泰往常是如何的风流,在最后却因为读书变得好了,我只是从作家本身评判,他通过读书最后变好,是一个丑也能够转换成美的过程,却忽略了


从中学生的审美观来看美丑,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把这节课给提升出去,一个亮点没有把握好,最大的一个遗憾,专门多听课的老师都为我着急,可我确实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强这一方面。

一直观赏茨威格,一直对他在贵族阶层中偏安一隅而潜心于文学的生活状态由衷向往,我想他是最能体会托尔斯泰如此一个为自己的声名所累的灵魂的。我在正课前朗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全场静默的氛围实在令人沉醉。

然而,八年级课文中的这篇文章又被视为最难缠的一课,且不论其思想高度,就说他的语言,也决不同于其他文本。学生关于主人公的生疏将成为学习本文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因此言简意赅地铺垫与主人公的相关资料,专门是他本人的理想带给他的不幸婚姻和生活,绝非赘言。在顺利完成了情感造势后,学生一定会对主人公有了自己的印象和疑问。由此,引入对托尔斯泰肖像的关注就水到渠成了。在这篇文章中,真正去触摸文字,去感受那些活灵活现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喻及夸张,比生硬地分析那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更有价值。

而高潮应该被放置在对其眼睛的剖析,这双独具魅力的眼睛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我让其中学生对其中难解的四个句子进行讨论并发表看法,明显学生的明白得显得单薄,现在,势必要引入当时的背景:社会的大环境和托尔斯泰的作为。这些内容使学生对人物思想的明白得终于不再晦暗。

另外,把文本应用于写作,此篇也是个专门好的范例。学生以往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时,总是平面化,不生动。事实上,加入比喻、夸张等修辞,用上先抑后扬的写法,在表现时能不仅传其形,更传其神,就能使文字变得跌宕有致,甚至是风姿绰约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2abf05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