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写的一篇通讯。文章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歌颂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课文编排在第三册第二单元(苏教版)。本单元作为记叙文体,是第三册的重点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在记叙中议论、抒情的写法,并能使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同时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本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联系今年七、八月份的抗洪救灾中的动人情景,对于学生理解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树立准确的幸福观,增强爱国意识有着很大的协助,这个方面教者也不可忽视。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分三教时,其中三个典型事例的分析作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因为现今学生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难以理解,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分析理解三个典型事例的作用。 (2)感知体会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表达作用。 (3)进一步理解并学习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树立准确的幸福观。 二、关于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准备借助投影仪实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体会事例的典型性。另外通过播放抗洪救灾的录像镜头,从行为、心灵、精神等方面,与文中相关情节实行类比,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着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如表现战士们作战勇猛的“摔”、“扑”、“抱”;揭示战士美好的心灵的“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 本课教具准备:投影仪、屏幕、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 三、关于教学过程: 这堂课从复习旧课开始,由学生背诵概括志愿军战士崇高精神境界的句子(即四个“他们”)引入。 在揭示目标后(投影仪打出),重点讲读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由我范读第五节(录音),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胶片①内容附后),找出最能表现战斗“最壮烈”的词语和句子(部分同学写在胶片上,其余同学在书上画)。在师生研讨的同时通过多次朗读,使学生理解并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这个事例所表现的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第二、三事例以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分组讨论,同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胶片②内容附后)找相关词语和句子,然后学生代表发言,我加以总结。其中第二个事例联系课本插图想象马玉祥救人情景,对文中动词加深理解;同时联系《纪念白求恩》中相关内容协助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事例抓住“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句话,领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美好的心灵。播放抗洪救灾的录像,使学生对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有进一步的感性理解,引导学生确立“他人利益高于自己利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从而树立准确的幸福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三个事例,体会它们的典型性(出示胶片③)并随机提出写作中的要求──选材要典型,然后做练习(胶片④)。 在我总结本课内容后实行巩固训练(胶片⑤)。 最后布置作业:①练习三,②熟读文中议论抒情的语段(第三课时的重点)。 附: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1、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意志 坚韧和刚强 典型事例 2、烈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品质 纯洁和高尚 3、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气质 淳朴和谦逊 胸怀 美丽和宽广 胶片① 情况紧急 战斗的艰巨 地形不利 逃敌凶残 最壮烈 战士的勇猛 战后的情形 胶片② 烈火中救小孩 1、谁救的? 2、怎样救的?(找动词) 3、为什么会救的?(找一句话) 防空洞的谈话 1、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生活情况怎样?(找细节) 2、志愿军战士认为他们的幸福是什么?(找一句话) 3、志愿军战士有什么要求? 胶片③ 事例1 集体 战斗场面 对敌人的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5fad2a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