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人口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医学技术进步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时期 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化。 2.环境分成四类:聚落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舞台和基地>,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藏>,星际环境<是人类未来的活动场所>. 3.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当环境当成供应站使用时,它是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来源.当环境当成居住地,可以提供住所,交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东西.废物库,它就成了堆放生活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水,工业污染以及其他副产品的地方. 4.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包括大量采掘自然资源,加工和使用自然资源,生产以及使用各种工业产品,处理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改变动植物的基因组成,实施大面积种类作物种植,破坏原始生态,阻断生物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5.环境保护:20世纪80年代:提出”源头和过程控制”20世纪90年代:提出”环境无害化技术”90年代中后期:”环境友好”提法已经逐渐拓展到技术,产品,服务,企业,土地,产业和城市等方面. 6.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7.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从两个角度把握:首先,它指对社会运行的全面性,即要对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做周密全面的考察.其次,它强调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 8.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超生理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 9.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持有的文化. 亚文化种类: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10.社会学从文化分层角度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可以表现为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文化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文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11.文化的功能: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教育与教化的功能 12.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发展社会化或称继续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13.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库利的“镜中我” 理论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与库利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G.H.Mead, 1863-1931年)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主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和“客我”是相互建构的。“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展。到了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他强调的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14.社会化的主体:一) 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的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二)学校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再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三)同龄群体所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四)工作单位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15.社会互动:定义一般而言,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16.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方向>,深度,广度17.社会互动的类型:根据参与人数: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多人互动 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混合型互动. 18.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一)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二)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三)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四)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19.社会角色区分为多种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1.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确定,角色表现,角色建构 22.社会角色表现:布景与道具/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前台后台及角色配合 23.角色失调和角色调适:角色距离,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24.社会群体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5.基本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 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6.社会群体的类型:初级与次级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血缘群体地域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27.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成员个人,群体自身以及环境等方面。(1)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都对群体凝聚力发生重要影响。(2)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来看,这两种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也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状况。(3)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着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4)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来看,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的是否具有合法性,这些都对群体的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5)从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看,如果一个群体内部尚有不存在分裂性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29.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1)成员有限。2) 成元件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 成元件的交往富于感情。5) 成员难以代替。6.群体整合程度高 30.初级群体的正功能: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一是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二可能会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社会31.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的衰落趋势:第一,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第二.初级关系日趋松懈.三.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32.初级群体衰落的社会影响:第一,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第二,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第三,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 3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环境和社会变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原始自然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较大,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人口状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社会制度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和社会变迁:社会经济变化与发展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4.社会越轨是指越轨行为,或称社会越轨、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35.社会越轨类型: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36.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生物学解释即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该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学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的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有各种需求并试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人又应实现自我控制,使满足需求的方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又过于弱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以及心理失调等等。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越轨行为的发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的。首先,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种族、民族、集团、阶级、阶层等等,它们常有着不同的、有些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在此情况下,违反规范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在存在着阶级冲突的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将那些触犯其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行为定为越轨行为,并以此作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其次,当社会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已不适用,或受到怀疑,而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或还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失去了行为规则,便发生一系列越轨行为。默顿的社会失范论:越轨行为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 社会化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一,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彼岸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过程.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文化具有调整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6f176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