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品炼动词》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气场,讲究气脉的流畅。有一类词对于诗歌气脉的流转起着十分关键的 作用,那就是动词。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动词在诗歌中的特殊效应。(板书“炼动词”) 二、那么什么是炼字呢?炼字就是诗人反复锤炼精心挑选最贴切最有表现力的字来表情达意。比如“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悬字。这些都是古人锤炼动词的成功范例。下面咱们也来尝试着品炼一下这些句子中的字。 比较一下,括号里哪个字好,说说理由,可以任选一句,谈谈看法。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留、结)雨中愁。 2、海上(升、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红、燃)。 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鸣、透)绿窗纱。 5、独行穿落叶,闲坐(望、数)流萤。 学生说,师总结。 1、“结”不仅有郁结、凝结,还有打结,与前面的丁香一搭配产生一个意象“丁香结”这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的花苞含而不吐,结而不绽,十字结状,象征愁闷郁结心中,不得排遣。愁本来是很虚得东西,用了结这个动词再搭配“丁香”就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了。所以一个好的动词能起到描摹形象的作用。(板书“形”) 2、“生”有孕育的意思,好象大海与明月本是一体,营造了海天相接,浑然一体、和谐共生的意境。(板书“境”) 3、燃有燃烧的意思,不仅有火的形象感,而且还能让人联想的火苗的跳跃感,有一种动态美,写出了白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生机盎然之态。(板书“态”) 4、透,穿透,说明虫声的清脆和力度,写出春天月夜下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5、独自一人,和“闲”字,可以看出主人公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心情,“数”字更多了一重过程,闲得无聊,只能数萤火虫玩(板书“情”) 综合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动词可能是一个生动的形象,可以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可能是一种意境,可以是一种情感。一个好的动词完全可以拨活整首诗歌。 三、下面看这一句,应该填两个什么动词呢? 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 ①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③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你同意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四、刚才大家都能综合这四个方面来品炼别人的诗了,大家想不想自己当一回诗人,找找诗人炼字的感觉。 整体感知这首诗,然后填两个动词,使文脉流畅,效果更好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 无力蔷薇□晓枝。 学生交流几分钟,后展示观点。各抒己见后,亮出原诗,分析原诗字的妙处。 四、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人认为,“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尽显诗人炼字之功力。请结合全诗,针对“落”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学生展示,互评 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诗人炼字的魅力,并深入学习了品炼动词的四个角度。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用心(课件) 以我之诗心, 鉴照古人之诗心…… 虽隔千秋, 欣如晤面!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3394a8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