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应如何书写好河流文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3-03-16 04:2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文学整体观”被提出,文学研究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20世纪文学的整体性,经历了从时间向空间转化的研究范式。上世纪末叶,学者们开始对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刮目相看,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转移到空间上来。空间反思的成果最终影响到了文学艺术作品的重新解读。

以流域作为审美空间,将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汇聚到这一空间内,增强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互动性。以流域文化对作家、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既能够明显地看出同一流域内的作家不同的叙事风格,又能够感受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书写同一河流时,心态和情感随时代的转变。

以流域作为空间线索,梳理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会发现,作家由于个人经历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书写同一条河流时,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写作模式。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年龄,对河流的情感和描写也略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家的河流叙事更加富有张力,他们的创作,仿佛带领读者泛舟游于河流之上,以文学的方式不断为我们创造新的审美空间。他们既不忘历史的族群和民俗文化的记忆,又紧跟时代步伐的再现和关乎人类未来的想象;既引领人们回顾过去,又让人们遐想未来。

文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然而,高于生活之处,恰恰是作家将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经历融入作品。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很多作家把流域内的人和事作为一种再现和想象叙写出来。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承载着对儿时记忆的呼唤;沈从文笔下的沅水,象征着对希腊小庙里人性美好的探索;张炜笔下的芦清河,寄托着一种独立的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以20世纪的作家创作来看,河流的书写离不开作家头脑中记忆的重现和在精神上的想象。这种地域文化的融入,让作品变得丰满,更具时代意义。

(摘编自樊奕萌《20世纪文学整体观与河流文学

材料二: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文学艺术的命脉,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是大河文明国家,长江、黄河孕育了璀璨、悠久的中华文明,催生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数都出自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所。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学风格便迥异。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歌赋,甚至部分明清小说,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述,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作品的"主观性”言说了地理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艺术性的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的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文化表征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

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文化文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职业等各方面的因素,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们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商


业文明、城市文明的挤压下,在各种“现代”的历史语境中,“乡土”又被重新发现,成为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乡土上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以及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大家、名家,如鲁迅、废名、茅盾、萧红、沈从文、孙犁、刘绍棠、张承志、北村等,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者们从上世纪末叶开始走上正确的研究轨道,将关注视角转移到人文生活的空间性。 B.对河流的书写离不开生活,作家把流域内的人和事借助想象叙写出来表现时代的意义。 C.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与河流相关,长江、黄河等流域产生了众多名家。 D.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与河流更为亲近,作家们对河流的书写也达到了新高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的河流叙事张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可见时间的积淀能够让作家的思想更深邃。 B.作家经历的差异会影响其表达,萧红和沈从文即使生长于同一地区其风格也可能不同。 C.河流是文学艺术的命脉,缺乏河流的地区文学艺术的起源要远远晚于河流丰沛的地区。 D.文学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文学中的河流要比自然的河流内蕴更丰富。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河流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既可属于城市,又可属于乡村,具有媒介的作用,是最具有弹性的乡土空间。

B.想象力是世界的创造者,理解力思考河流,而想象力则开掘一条新河流。 C.作家记忆中的许多干净、清澈的河流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想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现代化的批判提升人们对河流的保护意识。

D.诗人必须有力量把自己从自我中救出来,因为人民和生存、天和地是歌唱的源流,唯一的海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当代作家应如何书写好河流文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3分)DA项“开始走上正确的研究轨道”错;B项“借助想象”错;C项“均与河流相关”错)

2.3分)C“缺乏河流的地区文学艺术的起源要远远晚于河流丰沛的地区”错) 3.3分)C

4.先交代河流文学提出的时代背景然后从流域作为审美空间和作为空间线索两个方向阐明了河流文学的研究意义;最后举例说明河流的书写和地域文化的融入给作家作品带来的影响。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4分)

5.用心、用情体悟河流,跟随时代的变化去感受河流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滋养的乡土;锤炼自己的文笔,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力,用优美诗意的笔触描绘与河流相关的风土人情;艺术性的虚构、想象,富于诗性的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河流文化。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乎文本事理,亦可酌情赋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d7d365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