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教学的整体意识 作者:叶海敏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04期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现在的诗歌教学,往往只是根据课本的编排进行,显得零散而琐碎,在复习中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因此,在诗歌复习中,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很快地把握诗歌的主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去读懂诗歌。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忽视了整体意识,学生没有办法形成诗歌阅读的体系。如何才能称得上有整体意识?笔者认为,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注重梳理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开始,人们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创作,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当时的诗歌创作却是十分繁荣的。诗歌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发展过程?这是许多学生所不知道的。学生们若是只按照教材上有限的几首诗歌去了解诗歌,所得就非常有限,甚至是管中窥豹了。同时,诗歌的主要功能是言志,诗人的每一首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呢?这也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然而,单凭他们有限的阅读量是不足以真正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这时,若学生知道各种题材的诗歌产生的原因或背景的话,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就变得相对容易了。例如:国家处于动乱的时期,边塞诗就应运而生了,他们或希望通过战争建功立业,或抒发对百姓的同情,甚至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如果学生对诗歌脉络比较熟悉的话,对于任意一个时代的诗歌特征都有理解,那么他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就不至于任意拔高诗歌的主题了。 二、 注重诗歌流派的整体认知 诗歌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参与其中。于是,在同一时期里,往往会有一些意趣相投的人,尽管他们并不是常常聚在一起,甚至可能互不相识,但是他们的创作风格高度相似,后人把他们归结为一个流派。比如唐代,我们可以看到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豪侠诗派”“韩孟诗派”等等。学生阅读诗歌的时候,若是能够理解各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创作风格,对于他们把握诗歌的主题定然有重要的帮助。比如,以下一首诗歌: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落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213a0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