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读着诗人的文字,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预习交流: (1)生自由读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指导读正确流利,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找出读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强调兴的读音。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1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我们获取的信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走进诗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村庄儿女各有各的活儿干,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大人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再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了解诗人,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范成大南宋诗人,早期从政,晚年隐居,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组诗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 (2)这首诗描写了忙碌的乡村劳动场面,诗人借看到的场景,抒发了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样的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4.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力求熟读成诵。 (二)小组合作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出示共学提示: (1)自由朗读,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词大意。 (2)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1.品读交流《稚子弄冰》。 (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幼小的孩子玩冰) (2)默读展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2 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2.品读交流《村晚》。 (1)生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场景?“落日”傍晚。 (2)抓住字眼“衔、横、信口吹”,想象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画面,体会向往之情。 (3)结合“牧童归去横牛,短笛无腔信口吹”,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场景,感受牧童悠闲自在的画面。 (三)比较三首古诗 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涉及儿童生活,教师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三首古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三首古诗都写了儿童的生活,第一首写了童孙学种瓜,第二首写了稚子弄冰,第三首写了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短笛。不同的是,儿童活动的环境各异,第一首是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意思。 【作业布置】 1.学生自由吟诵,熟练背诵这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诗词尝试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展开想象 体会儿童的天真快乐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c4979a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