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魂学魂杂文随笔

时间:2022-07-27 19:3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血魂学魂杂文随笔

《历史的人证》一书,最初吸引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是它的第一篇,谈王立群修改历史教科书之议不可取。之前,曾听过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做的焚书坑儒翻案文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之后,又看到他的一些补充说明,结果是越发令人费解和觉得可惜了他的学问。没想到他还要将他的论断去修改教科书!而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论证了秦始皇坑儒的不可质疑性。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秦始皇建立在牺牲广大民众利益基础上,导致天下大乱的丰功伟绩作者在第二篇文章哭倒长城骂倒秦中认为,人们所熟知的古今那些评秦的文章、言论,大都出自史家、文人或家,而几乎没有普通老百姓的看法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老百姓对于秦始皇的看法,而我们没有认真留意过,也没有重视过他们的看法。爱国固然重要,但如果视大部分人的生命连螻蚁都不如了,传承的文化也不要了,爱国的意义又何在?所以,他的结论是:但从当今社会的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所谓的人证,作者的解释是文史资料的价值重在亲历、亲见、亲闻,故可信可靠……那些史学家和文人笔下的各种文献史料,实际都是的人证。不过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今天读到的历史,即便是那些亲历者叙述的历史仍然未必可靠,后人解释


的历史,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作者认为治史的态度总结起来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欲看清历史真相,须先做一番考据的功夫,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看得出,作者深受鲁迅文史一体的影响,而书中分析了鲁迅既不喜欢绍兴师爷,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影响的论述,正如法官断案,先考明案情,掌握证据,用的都是鲁迅周围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的材料,这对于接触这些史料不深的人来说,都是为认识鲁迅的为人和文章,提供了新的视角。 全书二十几篇文章,作者都避免大题目、大文章,从小处着眼,从前人未注意到的方向入手,分析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引人入胜。虽然都是随笔式的历史考证,但也不乏出乎预料的趣味性。比如其中有关宋金时代和清朝留髮不留头的异同,又比如荆軻《易水歌》为变徵之声復为羽声慷慨的过渡等等,令人读来觉得过癮。比较沉重的,则有流氓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佔的比重分析等等,而对於不重视文革史料的收集保存的批评:欲乱中华,先灭文革史。倘若真的把人们的文革记忆都抹去了,虚无了,文革是一定会捲土重来的,只不过会换一种形式而已。此话也似乎并非危言耸听,也让人担心,千万不要不幸被他所言中了。

作者提到,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的国魂中,有民魂、官魂、匪魂,唯有民魂值得发扬。我想,对於中国学人来说,还应该发扬一个魂--学魂。在学人品质中,最高尚、最精粹的东西,便是学魂。崇尚独立、坚持真理、不畏压力,是学魂的重要表现。


而无能的人,唯一的安慰是关起门来天生做了兄弟中的老大,不得多管闲事,学人往往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很多时候,不畏压力是不现实的,但他们存在的价值和骄傲,就在於能够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秉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不为官所招安,不为匪所收编,不忘努力为人提供知识与思想,坚持为民请命。为稻粱谋而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读起来没劲,就是缺乏这个学魂;出现许多空心文章的原因,是不让你说话,不是学问不够,而是要你人云亦云,甚至闭上眼睛说瞎话,那就都与学魂无关了。不顾真相的一时性宣传多了,一旦事后被发现并非真实,则连真的也不可信了。而所谓的流行,都是出自小市民的被动习惯,有主见的人一般都拒绝流行。

历史白骨发出的磷火,虽然幽暗而细微,但收集起来往往可以照到未来的方向,帝王们的棺里,犹如一个孩子的玩具箱,可以看出他们梦想的尺寸。然而他们个人的胡作非为,最终又往往把自己引向悲剧,并绑架了黎民百姓做陪葬,这是何等的不公!所以读历史,研究历史,不能只看到权势的高峰。和自然界景色的群峰耸翠一样,思想、道德、精神、文化、艺术人情……都有不亚於权势高峰的地位,发现和欣赏它们,是具有无穷的乐趣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e777b9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