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宜昌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从建国以来经过近七十年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从数量上已能基本满足需求,然而社会对教育的现状却还有很多的诉求,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指向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教育的质量问题:何谓优质的教育,如何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由于缺乏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客观的第三方评价,社会对优质初中学校的判断就是看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越多或者比例越大的学校。学校为了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声誉从而招到更好的生源,将办学精力集中在了中考开考的几门科目上,中考不计分科目和学生的非学业成长往往被实质性地忽略,学生为应付中考计分科目尤其是大分值的科目而承担的学业负担在学校、老师和社会的压力下不断加大,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在这条道路上也是负重前行。这样的现状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是不吻合的,也与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要求有相当的差距。 课题界定 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更好地配合国家和湖北省即将推行的中、高考考试制度的重大变革,本课题将对宜昌市的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问题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获得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定期向社会发布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且客观、科学、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以此来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学校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本课题将通过监测宜昌市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与演进,帮助学校诊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改进教育质量,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点战略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质量的评价,归属教育测量学研究,始于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其将心理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教育学问题研究中。二十世纪,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欧美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如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在数量上甚至开发出了3000种之多。然而这些测量活动也存在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等问题,不少人批评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而没有教育学,更不懂一线教学,不少学校甚至抵制这种评价。进入二十一世纪,欧美的教育测量学专家开始反思,量化和数字不能代替和描述教育学问题中的一切,以数据分析为主的实证分析不能缺少经验分析等的配合,评价不能只有量化评价而少了质性评价,甚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被广泛渗透到今日的教育测量学的研究之中。如今美国教育测量学专家们为一些美国中学提供的评价服务被很多学校所欢迎。当然,由于国情尤其是教育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的巨大区别,国外的教育测量学方法并不能直接套用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服务,需要我们借鉴式地加以吸收并开发出符合我国学情甚至是特定地域学校校情的教育质量评价策略和方法。宜昌市从2014年至2016年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将教育部发布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宜昌市的本土学情进行了细化,取得了一些方便观测和测量的指标点。2017年4月宜昌市第一次对全市所有143所初中抽取15%的学生样本进行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但从教育质量的评价实践中也发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很多指标并不是能够通过一次测试而得到较为科学、准确的结论的,而且对于很多指标(如学生的行为习惯、自律自强等),需要通过长期观察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纵观全国其它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实验区的最新工作进展,也不同程度地受制于这一瓶颈。有鉴于此,本课题致力于探索过程性常态性的监测手段和极大量监测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归因分析的手段。尤其是通过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的介入,本课题研究将帮助初中学校切实了解自身教育发展中的办学亮点和问题,并从实证分析层面为 初中学校教育向优质方向发展提供依据。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 教育部基教二司于2013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工作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该“意见”在全国明确了30个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实验区(宜昌市为其中之一),也确定了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五大维度二十个关键指标,从学校学生整体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全面综合地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各行各业的诸多实例还表明,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往往能够揭示出深深隐藏在现象表面之下而不能通过经验分析、政策分析和常理分析得到的结论。今天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的理念深入人心,大数据的采集已经从3G、4G移动终端和PC端深入渗透到生活中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也逐步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威力。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制定一套过程性全学情数据采集的标准,并通过各位老师的移动终端账号搜集到宜昌市伍家岗区所有初中的过程性全学情数据; 2.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索对不同形态学校、不同社会环境下学生群体进行多维评价指标点分析的相应的数学模型; 3.总结出宜昌市伍家岗区所有初中学校从五个维度二十个关键指标点方面的发展现状并诊断出亮点和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研究内容 1.过程性记录全学情数据的观测点及对应指标体系研究; 2.常态化监测学业及非学业全学情数据的标准研究; 3.分析学情大数据的数学模型研究; 4.学情大数据挖掘及问题诊断的算法研究。 研究假设 为了从行政组织成本上更加可行,也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不面向宜昌市所有的初中学校,而是在宜昌市的十四个县市区中选择伍家岗区作为试点,对该区所有十所初中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测,并假设伍家岗区的初中教育质量监测手段与方法可以推广到宜昌市的所有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 创新之处 1.本课题改变了传统的通过一次、两次活动做教育质量监测的观念,改为常态化过程性监测以揭示真实情况; 2.采用大数据的理念将监测融入到学校平时的常态化教学进程中,把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干扰以及给老师带来的负担减到最低; 3.研究团队由教学教研与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初中一线教师和擅长于数据分析、心理分析的大学博士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张钦博士同时具有大学研究经历和初中教研经历,有效成为团队成员的“凝合剂”; 4.本课题的研究核心在于探索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评价指标点在统计意义下的不同数学模型,以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灰色理论、量子概率统计等高端数学工具的应用为载体,力争在数学模型理论研发方面取得核心突破。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凝聚初中一线骨干教师和高校相关领域博士。博士致力于将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和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60b464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