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解词】余:我。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原文】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解词】是:指示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挐(ráo):撑(船)。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译文】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原文】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词】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惟:只有。 一:全。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痕迹。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而已:罢了。 【译文】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下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倒映出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的小船以及船中的米粒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解词】毡:毛毯。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童在煮酒,炉上酒正正沸腾着。 【原文】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解词】】焉得,哪能。更,还。 【原文】。(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到(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原文】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解词】强:勉强、尽力。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此:客居此地。客:客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原文】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解词及:等到。 舟子:船夫。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痴:傻,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更:还。似:像。 【译文】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你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文章主题】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文章赏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01273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