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曲:两只猴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心整理 大班歌曲:两只猴子 教材分析:猴子是孩子们生活当中比较感兴趣的动物,也知道猴子是比较调皮的动物,猴子喜欢玩跳来跳去的游戏。幼儿园里孩子们也总喜欢像猴子一样跳上蹦下,但有时候往往会发生一些危险的事情,而歌曲《两只猴子》既能让幼儿觉得有趣好玩,又渗透了一定的安全教育。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选择了大班歌曲活动中的《两只猴子》,旨在通过这首幽默、诙谐的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并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这首歌曲以故事形式串联歌曲,篇幅也较长,不利于记忆,因此确定“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针对我们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借助图谱,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多种演唱形式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活动目标: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2、能感受歌曲的节奏,并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的诙谐、幽默。活动重点: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活动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活动准备:手偶两只猴子、图片小床和记忆歌词的小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手偶“两只猴子”、图片“床”,引出主题1、教师:今天,陈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瞧!谁来我们大2班做客啦?我们和他们打一下招呼吧!(出示手偶“两只猴子”)2、教师:哟!这两只小猴子的眼睛可真亮,在家里发现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咦?(出示图片“床”)3、教师:它们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你觉得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幼儿自由讲述)4、教师:今天,这两只调皮的小猴子和床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首歌,听一听小猴子和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师范唱)【在《指南》中指出:“要给孩子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通过出示手偶“猴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而一些列轻松的语气拉开本次活动的序幕,简单的引入了主题。】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一)熟悉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第一段1、教师:你们听清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了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师再次范唱)2、教师:你听到几只猴子在床上玩?这两只小猴子在床上玩什么呢?这两只猴子在床上跳,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一个问,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图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3、教师:这时谁回来了呀?妈妈回来啦,妈妈看到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的心情怎么样?所以,妈妈急得大声叫!(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妈妈急得大声叫了一句什么?(幼儿回答“赶快下来别再跳”,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4、教师:我们再帮猴妈妈一起叫一叫小猴子吧!(引导幼儿说“赶快下来别再跳”)5、教师:小朋友的小耳朵可真灵呀,听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呢!6、教师: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吗?(师幼共同念歌词)7、教师:陈老师还能把这么有趣的事唱成歌呢,仔细听!(师再次范唱)你觉得哪一句最有趣?(分句教学)8、教师:我们跟着琴声连起来唱一唱这两只调皮的小猴子吧!(集体演唱)(二)合作演唱歌曲1、教师:你们想当一当小猴子和猴妈妈吗?那陈老师先来当小猴子唱前两句,你们来当猴妈妈唱后面的两句,猴妈妈们记得要唱出着急的样子哟!(交换角色)2、教师:我们男小朋友来做一做小猴子,女小朋友来做一做猴妈妈,好吗?(交换角色)(三)学唱歌曲第二段1、教师: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床上还会剩几只猴子?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听一听床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师范唱)2、教师:你听到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呀?这只猴子他又在床上干什么了?结果又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所以,妈妈?(出示相应图片,等待幼儿回答“妈妈急得大声叫”)妈妈急得又大声叫了一句什么?(幼儿集体回答“赶快下来别再跳”,出示相应图片)3、教师:那我们也来唱一唱这只调皮的猴子吧!4、教师:谁愿意来当小猴子的?那你们就当小猴子,剩下的小朋友就当猴妈妈,小猴子、猴妈妈你们准备好了吗?(交换角色)5、教师:我们一起再帮妈妈把这只调皮的猴子喊下来吧!【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和倾听歌曲,这是非常常规的一种做法,目的是让幼儿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提问幼儿歌曲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能帮助幼儿清楚了解歌曲的内容,并通过男女等多种形式的角色演唱,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演唱歌曲的兴趣。】(四)学唱歌曲第三段,并渗透 精心整理 安全教育1、教师:刚才两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他们会去哪?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师范唱)2、教师:他们还在床上跳吗?(出示相应图谱,引导幼儿唱一唱)所以,床上变得怎么样?猴子们不知道哪儿去了!(出示相应图谱)找找看床上有没有?床下呢?(出示相应图谱)原来,他们去哪里啦?(等待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图谱)3、教师:我们听着琴声跟着老师一起把最后发生的事唱一唱吧!4、教师:原来,两只猴子躺在医院不能动了,我们也来当一当这两只小猴子,把你的椅子当小床,准备好了吗?(当唱到躺在医院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5、教师:所以,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是啊,我们小朋友千万不要在高的地方跳着玩,因为保护自己很重要。【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问题“刚才两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他们会去哪?”把孩子们带入了学习歌曲第三段。孩子们听完后,知道猴子们因为顽皮都摔伤了,都在医院治疗呢。活动到这里,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并借此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三、完整演唱歌曲1、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这两只小猴子呀?那陈老师请你们的小手来当这两只猴子,膝盖上面就当一张小床,我们边唱歌边让小猴子跳一跳,好吗?2、教师:想看一看陈老师的小猴子在床上是怎样跳的吗?那你们一起帮陈老师的小猴子唱一唱歌,好吗?(师幼共同演唱)【陶行知说过:“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边玩“跳节奏”的活动边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学习,孩子们在玩中不仅准确的把握了节奏,还潜移默化的唱准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而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活泼可爱的形象在孩子们用手“跳节奏”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四、结束活动1、教师:小猴子们在床上跳有趣吗?2、教师:这么有趣的歌曲还没有名字,谁来帮它取个名字呢?(幼儿自由讲述)3、教师:陈老师也给这个有趣的歌曲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两只猴子》,叫什么? 4、教师:我们把《两只猴子》一起边在小床上跳一跳边来唱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一听,好吗?【进一步完整体验歌曲带来的诙谐和幽默。】课后教学反思:猴子是孩子们生活当中比较感兴趣的动物,也知道猴子是比较调皮的动物,猴子喜欢玩跳来跳去的游戏。幼儿园里孩子们也总喜欢像猴子一样跳上蹦下,但有时候往往会发生一些危险的事情,《三只猴子》这首歌曲而歌曲《两只猴子》既富有童趣又具有教育意义,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间接地教育孩子不做危险的动作,在生活中注意安全。在进行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一步解决教学过程的重难点:1、教学与图谱相结合在欣赏歌曲第一段后,教师通过提问:你听到几只猴子在床上玩?这两只小猴子在床上玩什么呢?这两只猴子在床上跳,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看到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急得对小猴子大声叫了一句什么?孩子们边回答老师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一说,这样很好的加深了幼儿对歌词内容的记忆,同时加上反复的练唱较好的解决了歌曲中的“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这句歌词,也使本活动的难点得以突破。在接下来两段歌曲,我还是采用图谱的突入呈现,以及教师的讲解,和幼儿的反复练唱解决了歌曲中“他的头上摔了一个包”和“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这一难点。2、完整教唱与单句练习相结合这首歌曲的前两段歌词内容是相似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重点教学了第一段,从而引导孩子们自己寻找规律来演唱歌曲。在第一段歌曲中的第二句“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孩子们很容易混淆,把握不清节奏。于是,我在活动中重点对这句进行了单句练习,突破“十六分音符”这一难点。3、多种演唱形式与手指游戏角色扮演相结合在重点学唱第一段歌曲时,我采用多种变换练习的形式演唱歌曲,让幼儿保持兴趣。主要通过集体练唱、幼儿自己看图谱演唱、男女小朋友分组演唱等方式来达成目标。在最后幼儿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加入手指角色扮演游戏,边让手指扮演小猴子在床上跳一跳边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活动达到高潮,以至于更好地巩固练唱歌曲。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能较好的理解教师所提出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并都很乐意的参与游戏,总之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会了《两只猴子》这首歌曲。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本次活动还有一些“瑕疵”:1、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地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在通过图谱理解熟悉歌词环节,教师忽略了与幼儿的互动,当幼儿不能用歌曲中的歌词表达时,教师就直接说出歌词并出示图谱,教师只是强制的给予,低估了幼儿记忆和说的能力,无形的消减了幼儿对于知识的探索和渴求,导致“教师会告诉我们答案”的错误信息。2、《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越来越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都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创设条件,让孩子能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只要是幼儿感兴趣、能自发参与的,都是在自主学习。在合作演唱环节中,教师总是指定幼儿应该扮演的角色,虽然大部分幼儿还是乐在其中,但还是有极少数幼儿并精心整理 不愿意参与到我指定的角色扮演的角色中,或许让幼儿能自愿的选择演唱扮演的角色,既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也能让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并参与活动,这样活动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a35ba4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