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3-01-03 15:3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分析:

《循环小数》是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并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片段一:

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台下一片哗然,然后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讲起故事来) 1)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 2一直讲下去,得讲多少次?这个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刚才我们一共讲了多少次?这个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媒体出示:

猜图形:ΟΟ ΔΟΟ Δ……下一个图形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1:一个星期有7 2:…… 片段二:

1、媒体出示:一根长6m的铁棒重11.56千克,1m这样的铁棒重多少千克? 211.56÷6=1.9266…(台下有些议论声,有部分学生说出,这题怎么也算不完……) 3、问: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这是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能写完吗? 4、问: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清楚的知道这道题的商是多少呢? 111.56÷6=1.9266666……… 211.56÷6=1.926后面都是6 311.56÷6=1.926循环 4:……

5、师:其实,这样的小数是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的,可以让大家都能看得懂,下面就在小组中学习一下循环小数。(书上27自学) 片段三: 1、判断题:

32.7272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如果要把它改成循环小数的话,可以怎么表示? 教学反思: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1、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成功的学习氛围

在课的开始,运用“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个故事虽然并不新颖,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很容易就找到故事的特点,很多学生自然而然跟着我一起将故事,一方面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气,我们在课堂中建立了新型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及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同时,也已经掌握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的一个特点——重复出现。


2、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是人们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和动力。综观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地域不同、城乡有别,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也就有了差异,一个话题贴近了一部分学生,却难免与另一部分学生有距离。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策略,努力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

在引入循环不断出现这个概念时,我让孩子们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事情,由于接近学生的生活,大家发言的非常热烈,如:一周7天、一年4季、12个月份……

二、创想思维,在创想中锻炼学生说理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当计算11.56÷6=1.9266…这个循环小数的计算时,学生发现怎么也算不完,一直可以算下去,这时,我就问孩子们,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商后面一直会出现6呢?于是,大家纷纷创想,有的在商的小数部分圈出6,注明“一直出现6;有的用“……”表示;有的在6下面画了一条曲线,写上了重复……然后我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发明”,虽然有些并不简便,但是,不难发现,学生都是围绕着循环小数的特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牢牢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书本上是如何定义循环小数的,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又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研究,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巧用设疑,培养学生有条有理的叙述能力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b1dd75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