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 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 王长球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在朗读中体味本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本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衷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乐章集》。 二、整体感知 1、解题:《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柳永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 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合作探究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 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凄冷 导语: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 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语: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语: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 分析:“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3、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佳人。 4、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觉察后的懊丧。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6、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用对写法,从对方写起,实虚结合,情同境异,既丰富了内容,也深化了思归之情。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一是虚写,却用具体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真切细腻。倚栏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争知我”,又化实为虚,感情曲折,文笔变化。 四、课堂延伸 (一)虚实结合 1、“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11a526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