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背景】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元月,京城长安沦陷。不久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报国心切,只身投奔灵武,不幸中途被叛军俘虏,解送到长安。所幸他还有一点行动自由,便来到街头放眼望去。本诗就是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思家的感情,充满爱国情怀。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句用了细节描写,诗人由“白头”而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练习题】 1、 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2、 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 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5、 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7、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 1、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4、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5、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6、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d5dc59866fb84ae45c8d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