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 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学习诗人满腔爱国热忱。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 2、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学习诗人满腔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 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2.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学习诗人满腔爱国热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望岳》回顾诵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勇于攀登,战胜困难俯视一切的决心。 2、《望岳》是诗人青春年少时所作,我们看见一个怀有满腔抱负的杜甫。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年时期的杜甫。 二、作者简介(生说,师补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顿挫,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写作背景 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四、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 2、学生范读(正字音) 3、老师范读(正节奏) 读完全诗我内心感觉 (填上一词表达情绪) 4、带着情感与节奏再读课文 五、明诗意 春回大地,诗人静静地踱步在长安街头,抬头瞻望,思绪万千。 景:国、山河、城、草木、花鸟 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心而惊心。花鸟都因人而具有怨恨之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拟人、借景抒情) 2、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妻离子散,诗人心中最盼望的是做何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盼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与其说诗人眼前所“望”,不如说心中所“望”,诗人心中所望何事? 望战火平息、望家人团聚、望国家安定。 六、品诗情 杜甫有云“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本诗中哪些字、句用得精妙,令你最有感触,写一写。 我读到 句(词)时, 眼前浮现出了 的画面; 体会到了诗人 的情感; 仿佛看到一位 的诗人(形象)。 七、情景诵读 我渐渐放慢了前行的脚步,长安昔日鸟语花香,人声鼎沸已荡然无存。却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眼前任何景物都徒增心中伤痛,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诗人眼前所“望”何景?有和感受? 。 战争要持续何时啊,我远方的妻儿尚且生死未卜,要能得到一封家信多好啊!但此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想到离家以来始终奔波流浪,脚下似有千斤重,忽垂头四顾,心下茫然。那脚边泥泞中倒映出的苍老面容可又是谁?只仰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比较阅读 七年后,诗人听到了官军胜利的消息,又作诗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1、本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两诗都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总结 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悯的眼光照进现实,再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也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因国破而悲伤,因民生而落泪,杜甫不仅是文学上的丰碑,更是人格上的丰碑。 十、板书 春望 感时、恨别 忧 国-破 望 思 家-离 借景抒情 悲 己-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14724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