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教师的幸福成长源于潜心教学研究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今年暑假笔者更多的时间是宅在家里,只想远离这极其浮躁的喧嚣世界,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不断反思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或许是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才让自己逐渐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成长其实是源于潜心教学研究。 一、教学研究——体验乐趣 的确,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职业倦怠感,其实就在于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研究,长年累月充当着教科书与专家的传声筒,缺乏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个人独到见解,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匠,已经失去了最初从事教育事业的激情与勇气。要消除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多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找到教学的乐趣,提高自己的教学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杜绝教学研究的虚假性,保证教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研究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他的话不无道理。反观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研究的畏难性;二是教学研究的虚假性。这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成败。 二、教学研究——贵在行动 其实大家对于进行教学研究的意义都是认可和赞同的,可是为何培训时热血沸腾,一旦开学进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就一切都恢复原状了呢?就是缺乏将教学研究落在实际行动中。8月26日在泰安实验学校举办的“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研讨会”上,泰安省庄二中的李明尚校长提到了进行教学研究的“行动原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李校长的这段智慧之语: 行动的原则是:一是实验探究,二是先做后学,三是允许学生同一时间做不同的实验,四是允许学生自主调控实验进程,五是在社团里面让学生互相帮助。 的确,我们的教育教学其实是不缺乏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何就是在于教师自身的惰性在起作用。就像张志勇副厅长在这次研讨会上所说:大家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教育,对待这份事业,问题是,你们是不是想和孩子一起进步,想不想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不想成长,怕麻烦,怕风险,你们就走以前的老路算了!是的,如果你想沿着原来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的确是无须花费太多的精力,因为很多老师对于教材的内容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可是这样的教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在在这种简单机械性重复劳动中产生的。其实任何一位研究型的名师,一定是一位虔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将教育作为了一种信仰。为此,他们无比热爱教育事业,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尊重爱护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执着探究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在教学研究中让自己幸福成长。 三、教学研究——化茧为蝶 任何一个从事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其实都会经历了一个崩溃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你要从事教学研究,首先要经历风险,要不怕麻烦。目前在“唯分数论”的导向下,很多教学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就像我们的科学教育原本就应该是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学校、科学老师根本不给学生做实验,而是让孩子们跳进题海,大量刷题,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并且将学生靠死记硬背得出的高分数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可是孩子们的创造力到哪里去了,扼杀孩子好奇的天性已经不足为奇了。 鉴于此,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会选择进行教学改革,因为这是在挽救我们的孩子。可是当你踏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注定了要学会忍受孤独,忍受各种非议和责难。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让自己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在进行课改的时候,你要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之后,内心是极度崩溃的。可是课改就要经历崩溃,只有突破了崩溃才能化茧为蝶。这一点在进行课改的同行人身上都有相似的经历。 大家都知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以前对于这三重境界笔者始终不得其要领,而今自己在教学研究的路上执着前行,似乎渐渐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内涵,也深刻领悟到:只有经历痛楚,才能化茧为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2e6753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