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在古汉语中的隐性“泛多义”问题——语料库证据、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01 03:5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Evidence,Cause and Way-out for “Pan-polysemy” of

the Chinese Phrasal Expression “Buzhi”



作者:邬德平[1,2]

作者机构:[1]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31;[2]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出版物刊名:宜宾学院学报 页码:89-94

年卷期:2018 4

主题词:不治;泛多义性;语料库;增设义项;词类标注



摘要:"不治"一词存在隐性"泛多义"矛盾:虽词类多、义项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用例其词义无典可查。汉语高语境文化特征、词的灵活兼类现象引发语义多维延伸、新兴语义已达规约化标准却尚未纳入词典等是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辞书应适当增设新义项,合理调整义项间的进化顺序,补充词类标,从而解决"不治"一词的"泛多义"问题,方便学习者尤其是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对该词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b1290a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