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手》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

时间:2023-12-23 14:14: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推手》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

作者:王诗丽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2019年第01

摘要:李安的电影《推手》是一部典型的表现文化冲突的电影,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可以培养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冰山理论可以知道很多外在的表象冲突其实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本文将从外在显性差异和隐性价值观区别两方面解读电影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

关键词:电影《推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是指具有两种及其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在交往中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生于、长于台湾,后求学于美国,他个人在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这两种文化。1990年他编写剧本,并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推手》就生动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虽然这部电影距今已经过去近三十年,其中体现的深意却依旧能给人们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电影可以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道具背景,故事情节发展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文化元素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推手》讲的是太极高手老朱被儿子晓生接到美国之后,与美国儿媳玛莎之间因为语言不通、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影片以太极招式推手为名,故事情节也如推手一般把中美价值观之间的文化冲突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影片开始,矛盾和张力已经显现:同一个镜头框架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外在的显性信息来看,公公老朱是中国人,用毛笔写汉字,说普通话,儿媳是美国人,用电脑打英语字母,说英语。两人的身份也不同,在老朱眼中,儿媳每天待在家里,不务正业地敲电脑。儿媳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个作家,家也是她的办公室;二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老朱吃传统的中餐,儿媳吃蔬菜沙拉。生病时,公公采取的方法是传统中医的号脉和推拿,儿媳选择去医院;遇到和他人的矛盾需要处理时,公公选择自己面对,中餐店的老板是叫小混混私下处理,美国儿媳选择报警,叫警察处理。

以上这些看得见的区别背后体现的是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空间和隐私的看法

电影开场儿媳和公公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老人怡然自得,美国儿媳却焦虑不安,究其原因:中国文化中讲究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美国人注重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在西方文化中,隐私是属于每个人独立的事情,西方的个体隐私观体现了个体的价值和利益,对个人隐私的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护体现了西方文化尊重个性的特点,他们无论在社会、单位还是家中,都是独立的。为了这种独立,他们需要个人空间,同时也需要他人尊重并且不要侵犯他们的个人空间。儿媳玛莎忍受不了有人来分享她的生活空间,她向丈夫晓生提出想换更大的房子,但是晓生父亲却没有玛莎这样的反应,因为在中国传统生活中,一个家族的人都要生活在一起,家庭的和睦团结超过个人的需求和习惯。在分享同一空间的同时,中国人也不注重个人的隐私,比如电影中对于洗完澡的孙子,爷爷觉得没穿衣服的小孩很正常,但在儿媳的眼中,这是不礼貌的,即使是孩子的爷爷也不可以开身体的玩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背后都是观念的不同。 二、对家庭关系的看法

美国儿媳想不明白为什么老人不去养老院,公公老朱难过的是这个家容不下他,这体现出中美两国文化中对的理解差异。在中国,赡养老人是孩子应该尽的责任。在影片中朱晓生对玛莎说: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关心父母应该像父母关心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这传达出:在中国父母和孩子是一体的,父母抚养孩子,孩子长大后赡养父母,和父母一起生活,住在一起这种形式上的连接表明了父子一体。在美国,父母和孩子是独立成人,父母和孩子的连接更多是在感情上,父母和孩子分开住,孩子去探望父母时其乐融融的相处。同时,美国有比较健全的养老体系,老人在敬老院内也能得到十分周全的照顾,所以在美国儿媳眼里,并不觉得养老是儿女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这让老朱无法接受。

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一层含义是听话,听话是对家长权威的尊重。影片中有一片段是朱老先生教孙子杰米跟着他念家乡的儿歌:东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着手,杰米总是念成:出门看见狗咬人,因为杰米是按照正常的逻辑和自己的想法来说的,而爷爷硬是纠正杰米念成人咬狗,爷节的教育是中国典型的家庭教育式,重要的是按大人说的做而不是自己的想法。在美国文化中,对孩子的教育以鼓励为主,父母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朱老先生对儿子晓生说:你们在美国,对孩子挺客气,不把孩子当孩子,有学问。晓生回答:这里面学问大的很,这就叫民主,民主嘛,就是没大没小。 此外,中国的父母往往为后代默默做出巨大的牺性。在一个家庭中,父子纵向的关系要大于夫妻横向的关系,这也是片中夫妻矛盾激化的关键原因。当年为了延续家庭的唯一血脉,面对暴力冲突困境时,朱老先生在妻子和儿子之间选择了救儿子。而在美国,夫妻两人维系着家庭的核心关系,他们相互平等,彼此尊重,夫妻感情影响着家庭的氛围和关系。片中妻子遇到矛盾先向丈夫寻求解决方法,而丈夫以父子关系和家庭和谐为重,忽略妻子的诉求,矛盾由此累积。朱晓生本人同时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内心也面临很多挣扎和摇摆。 三、对和谐的看法

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追求和谐,不仅体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也体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在影片中,朱老先生吃饭讲究荤素搭配;儿媳玛莎吃饭的时候多是生冷的蔬菜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果为主。在朱老看来,玛莎生病的原因是她不注重荤素搭配,身体内部的平衡遭到了破坏。面对父亲和妻子的家庭矛盾,儿子晓生期待的是家庭矛盾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中餐厅工作的中国同事面对老板和朱老先生的矛盾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都是追求的人际关系的结果,结果这种态度愈加激化了矛盾。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更加注重内在以及个体的差别和对立,思维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分析型,他们在分析事物和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将部分从整体中分裂出来,所以玛莎以为只要朱老先生搬出去,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已有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受个人经历和思考方式的局限,往往不愿意改变,人也很难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接受与自己的经验不符的异文化。二、面对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不愿意主动解决和沟通,选择逃避或采用原有单一的解决方式。即使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人们想到的解决方式往往还是惯常的、在本文化中熟悉的方式,跨文化交际的背景是复杂的新情况,面对这样的矛盾,解决方法和思路也应该是综合创新的,而不是片面陈旧的。三、骄傲的态度让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激化。见识受限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展眼界,不知道处理办法也可以尝试和学习,但是前提是有谦虚受教的心,放下原有文化新鲜文化更加优秀的偏见,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差异,才有可能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青箐.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国的不适应及应对方式——以电影《推手》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47-248.

[2]陆溪核,贾晓云.以《推手》为例解读中美家庭价值观[J].戏剧之家,201716):87-88. [3]何微.从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看跨文化交际——以电影《推手》为例[J].语文学刊,201611):88-89+130.

[4]赵彤.跨文化视角下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冲突——以电影《推手》为例[J].采写编,201601):200-2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41643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