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驾马车”的角度论“赶超战略”的合理性

时间:2023-05-06 09:2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驾马车的角度论赶超战略的合理性

作者:薛长深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0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了赶超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此种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本文通过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的分析,论证了建国初我国采取赶超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赶超战略 消费 投资 出口

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超战略。对于此种发展模式的正确与否,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根据林毅夫的资源禀赋理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发展模式不符合我国建国之初劳动力密集的资源禀赋,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合理的。本文通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的分析,论证了此种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二、从消费的角度分析。消费又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不管是哪种消费,要消费必须得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也就是的有较可观的收入。建国初,由于长期战争的侵蚀,中国经济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各项经济指标均位于低位,其中:1952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104元,消费率为78.6%,财政收入为183.8亿元。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人均国民收入还是财政收入都很低,消费水平自然便受到收入水平低的瓶颈限制。所以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这条道路行不通。

三、从出口的角度分析。出口必须建立在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有着很大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建国初,世界各国可以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类。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国家是有着强大的购买力的,因为他们人均收入高,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但是,当时的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里仅次于苏联的大国,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强烈的对立,有强大的购买能力却没有购买意愿,所以向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这条道路行不通。哪些国家可能对中国的产品有着强大的购买意愿?很显然便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但当时社会阵营里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处于经济的起步阶段,经济水平、人均收入都比较低,即使有着对我国产品的购买意愿也没有强大的购买能力,所以,向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出口也行不通。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策略也是行不通的。1952年中国出口额仅为27.1亿元,充分说明了上述结论。 四、从投资的角度分析。最后看投资。要大量投资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想要有大量的资金必须有大量的储蓄。储蓄又可以分为私人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我们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私人储蓄是居民收入减去消费剩余的那一部分。1952年我国的国民收入积累率仅为21.4%,可见有限的国民收入已经被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所挤占,私人储蓄是不足的。企业储蓄,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看,企业储蓄是指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建国初,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健全的法律环境和资本市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基本上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有限的企业仅限于部分民族工商业,规模很小,储蓄很低,况且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私人所有,税后利润基本上转化为家庭收入,成为家庭储蓄的来源,所以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企业储蓄也很低。政府储蓄。笼统来说政府储蓄是指政府税收减去公共消费后的余额部分。所以想要增加政府储蓄必须增加税收,税收又无外乎来源于企业和个人。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个人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企业的留存利润少,也就意味着税基低,税收不可能很高,税收提高不了,政府的储蓄也不会很高。综上分析,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依然行不通。 但是,进一步研究储蓄的三个方面我们会发现,上述三个储蓄都是一个差值:数学中简单的道理,既然是差值,则在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减数,便可以增加差值。那么便可以从降低个人支出、企业成本、政府公共开支这三方面入手来增加上述三方面储蓄。最好的办法便是扭曲价格,可以使得上述三个减数同时减少。对于家庭而言,强行的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这样个人的生活支出就会相应的减少,可以使得家庭的收入有较大剩余;同时还要大大提高非必需品的价格,减少对这一类商品的消费倾向,防止因为家庭收入转化为对这一类产品的消费。这样居民就会有大量的结余转化为家庭储蓄。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两种成本无疑是劳动力和资本的成本。在生活必须品价格压低的同时,可以配套的压低劳动力价格即工资这样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同时还要强行压低资本的价格即利率,这样企业的资本成本也比较低,通过上述两个方面,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留存利润,这一部分便可以转化成为企业储蓄。对于政府而言,公共支出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社会保障,我们强行的压低各种资源的价格,那门公共支出的金额也会相对比减少。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能强行的压低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便可以通过增加储蓄从而增加投资方面来较快的拉动经济的发展,这在经济上是行得通的。

五、结论。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按建国初中国正常的条件想要发展都很困难,但是通过分析可知,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而通过扭曲要素价格降低个人、企业和政府成本以增加积累、刺激投资的发展路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政治方面,中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动员和分配资源的能力很强;在资源方面,我国复原辽阔,可以用来动员的资源也比较丰富。综上说明建国之初,中国采取的赶超战略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必须用比较优势发展经济[J].财经界,20079):114-115.

[2] 曹美芳. 什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J]. 统计科学与实践 , 2011(04) :64. [3] 肖浩辉. 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J]. 消费经济,2011(02) :12-1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c218b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