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表现性学习评价总结 开学初,我设定了以依托教材、立足过程、多元评价、注重实效为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现就这期来的表现性学习评价做一个总结。 新课标实验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丰富活泼的生活素材,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设置学习内容,构筑了为学生创设了真心融入生活、真情拥抱生活的时空,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主题性生活事象为基本线索设置学习活动及评价内容,在全期的评价过程中,每堂课做到了及时完成课本练习,并分小组长进行评议的方法。实施效果不错,学生都很认真的在当堂完成该堂课所学内容的练习。 在每个主题内容教学中,我以一个个真实性、多元化的系列实践活动为纽带,以表现性活动评价为杠杆,通过“开心俱乐部”、“沙龙聊天室”、“爱心金点子”、“相信我能行”等趣味性活动板块、“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儿、吟诵诗文、考察、展示、访谈、交流、交往、服务、操作、游戏”等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从各自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健康地拥抱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生活经验,获得真心体验及认知发展,从而较为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促进“知与情”的升华、“知与行”的统一,逐步形成健康与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我较为全面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合作交往、交流分享、努力程度以及个性化创意表现等多元发展态势,并以恰当的评价来引领学习行为、调控活动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充分体现新课程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的价值追求。起到了激励作用,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 通过设计“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将评价活动变成自我、伙伴、老师、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溢民主关爱的互动过程,促进学生正视自我、勇于反省、交流协商、不断改进、日益内化。但是我们并不是将所有的活动内容都设计成多主体评价,而是根据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实际来确定。对于课内活动,我采用的是自己评、伙伴评、小组长评;对于校外活动,则由伙伴或家长根据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多元灵动的评价,增进了学生与伙伴、老师、父母的真诚沟通和相互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 “老师夸”评价方式上,我力戒牵强和形式,通过活动中的口头的即时评价来规范、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与活动行为,避免了评价行为与学习活动成为彼此游离的两层皮现象。在评价过程中,我还注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起步、差异以及动态发展的进度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484e3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