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

时间:2023-05-07 17:0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有关“月”意象的古诗词,初步归纳“月”所表达的情感类型。

3.结合背景,学习本词的情感变化及写作特点。理解苏轼的旷达的人生态度。 4.背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教学过程 (一) 诗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洵,苏轼,苏辙)

师: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苏轼的诗《题西林壁》这学期又学习了他的词《浣溪沙》还记得吗?

生:师生齐背《浣溪沙》 师:(启发)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但苏轼却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其他的不如意之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作者

苏轼(103718日-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书法名列苏、黄、米、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全才”,然而他的政治仕途却“一波三折”

写此词之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文体知识:

1.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也叫",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58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2.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四)研习课文

1.听录音,把握诵读节奏及字词读音

多媒体展示《明月几时有》课文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 2.问“月”知多少

师:通过这幅画面和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我们可以知道本词是围绕我们非常熟悉的意象


而写的——月。那么在我们同学们的脑子里,有没有关于月的诗句?(启发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及对应抒发的情感,在学生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月”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类型进行归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怀人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美好的、纯洁无

暇的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凄清孤苦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广阔情怀 那么,今天来探究学习这首《明月几时有》中“月”所饱含的深刻情感! 3.学习小序:明确作用---点名写作缘由。 4.研习上阕

1)学生用自己的话将上阕的内容描述出来

明确: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呢?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呢?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2)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阕主要是写什么?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 明月、酒、青天、""、风(实景) 宫阙(琼楼玉宇) 虚景) 3)重点研习

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一个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

②这种矛盾仅仅是“回天上”和“在人间”的矛盾吗?

明确: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地方

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情怀。 4)总结上阕

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5,学习下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阕内容

明确: 月光从红色阁楼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的人。 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总是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

以来难得圆全。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下阕主要是写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6df7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