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年级)

时间:2022-12-14 22:1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品别名 调歌头·中秋 作品出处 《东坡乐府》

苏轼 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⑴

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不知天上宫阙⑹,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⑺,又恐琼楼玉宇⑻,高处不胜寒⑼。起舞弄清影⑽,何似在人间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⒁。但愿人长久⒂,千里共婵娟⒃。



注释译文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 [1] [2]

白话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在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2] [3] [4]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55a2bc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