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2-16 01:23: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者:杭成,戴苏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7



成, 戴苏南

(南通开放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 近年来,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论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媒体报刊上, 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前行。本文围绕这一课题, 从理论提出的背景、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2017 47-021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终身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新目标。十六大以来, 创建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热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教育部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 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 。可见, 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提升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学习型社区、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 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背景

从概念上看,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 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 配套相应的机制、 手段和保障所形成的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的社会形态。这种新型社会模式重视信息化的基础作用, 主张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给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96512月,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 · 朗格朗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 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同一时期, 美国的教育思想家罗伯特 · 赫钦斯也在其专著 《学习社会》 中明确指出,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 人类将拥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终身教育理论在欧美盛行的同时, 也对亚洲地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1967年, 日本著名教育家波多野完治发表了题为 “社会教育的新方向” 的文章, 倡导终身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念。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颁布了白皮书—— 《我国的教育水准》 将终身教育体系化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已基本形成了中央政府为龙头、 都道府县为轮廓、 市町村学习中心为支撑点的网格化模式。

上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开始进入中国, 并开始生根发芽。80年代, 政府继续大力推广终身教育,从法制层面、 制度层面、 政策层面等方面积极推进。比如: 教育法中明确提到大力推进终身教育 出台一系列文件, 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加强政策层面的扶持,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 这一宏伟目标, 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终身学习重要性、 紧迫性的认识。

二、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也逐步丰富起来。从主体的视角看, 可以划分为居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作为个体的

“人” ,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 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 使得个体的 “人” 在成长的同时, 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从学习型的视角看, 以概括为多元化的终身性学习, 即人们学习的需求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泛, 并且学习活动将延续人的整个一生, 具有持续性、终身性的特点。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更多的是让学习成为大众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社会化学习所面向的群体也极其广泛, 不限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将充分尊重每一个社会人的学习权利和需求, 倡导自觉学习、 主动学习, 注重个性的释放和习惯的养成。

三、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知识经济时代, 综合国力的增强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 还体现在精神层面。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尺之一, 同时, 文化的传承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构建学习型社会,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去,精品活动的推广在大力传播文化的同时, 对服务体系的健全、 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又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创建新时期终身学习型社会, 营造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的浓郁氛围, 可以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圈, 让非物质文化传承平民化、 生活化, 实现文化创意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带动文化走入社区, 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2. 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学习型社会强调的是学习氛围的养成, 对学习主体 “人” 的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创造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构建学习型社会, 培养人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将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体系, 推广文化进社区活动, 既能满足居民各式各样的文化需求, 又能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突出互联网+的优势,推动了文化衍生产业的发展, 使得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文化产业渐渐被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3. 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要实现富强、 民主、 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梦, 不仅要重视经济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旨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 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近期, 务院颁布了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明确指出,要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 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机制。 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构建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共享,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可见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四、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三点对策

1. 依托社区教育 搭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 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搭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的过程。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载体, 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要以社区大学为实体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硬软件资源, 搭建面向基层社区居民的学习平台, 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 使其成为城乡居民多元化、 人性化的终身学习平台。

2. 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支撑, 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终身学习理念, 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式的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保障社会和谐发


展、 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 正是让教育跨越人的一生, 让学习进入寻常生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需要多方参与, 积极营造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依托终身教育理念, 形成有效的终身学习机制,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 体验文化的趣味性, 激发新思考、 新认知, 从根本上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 以政府为主导, 整合各类资源, 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用于社区教育的普及推广。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 解决资源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 要想达到 “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 的理想目标, 就要不断创新, 科学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注重智慧学习模式的推广, 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 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由政府牵头, 以社区大学为载体, 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使教育更方便快捷。

近年来, 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上, 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机制法规, 并在财政支出上大力扶持,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政策的支持、 经费的保障、 机制的完善, 更需要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学习型社会的轮廓会越来越清晰。

参考文献:

[ 1] 刘慧, 张福乐. 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若干思考[ J ]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科学, 2008, ( 1) : 10-1.

[ 2] 姬冰澌.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 教育梦” [ J ]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 ( 2) : 27-29.

[ 3] 叶忠海.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A] //叶忠海学习与教育文选( 之七) [ M ] . :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d2fdf1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