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3 13:18: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嫦娥教学反思

篇一:嫦娥教学反思

“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诗歌是经典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每一册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并不多,在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固定在一个模式化的程序里“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这样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是沉闷的、无趣的,教者提不起兴致,学的人也被动接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节课,我力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学古诗。

一、创设氛围,情境导入。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对这位诗人有了一些认识。然后,我再出示一组有关里上映的诗,让学生在低缓的音乐中诵读,整体感知李商隐的诗歌基调,进而为把学生领进《嫦娥》这首情感幽怨绵长的古诗学习作情绪渲染。

二、加强诵读,引导想象。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古诗文教学,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之法。”本文教学,我采用“读中熏―感中读―读中感―感中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在读中感受,力求有所感悟。即以老师的范读熏陶学生,使他们有所感,然后让他们在感中有节奏地低声朗读,接着师生合作互换读,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感,学完整首诗后,学生情感被激发了出来,在感中体会到了诗人的孤寂,最后在想象补白中升华情感,读已经获得感悟。这层层递进的诵读在教学中效果较明显,令教学事半功倍。

三、活用教材。

教学不是教教材,不是把教材讲析清楚即可,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懂得活用教材。学习了《嫦娥》借月(人)抒情的特点后,出示一组诗,让学生了解“明月”意象,积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了解古人“明月―思愁”的抒情方式和习惯。

四、前后呼应,古今交融,巧设练习。

紧扣本册教材第八组课文神话故事的教学要求,在拓展环节再放动画《明月几时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文本中跳跃出来,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续编神话故事,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篇二:嫦娥教学反思

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角度,在他们思想认识情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解读古诗,让他们基本明白古诗的意思,对古诗描述的艺术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对诗人有所了解,对本诗的特点有所发现。激发起他们对诗人的好奇,激发起他们对经典的喜爱。以诗为本。站在古诗的角度,抓住古诗的节奏、韵律、语言、意境、情感、哲理,由浅入深,脉络清晰,步步推进式的教学,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首古诗,而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基本把握。以自然为本。教学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案,而应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中有适当的延伸拓展补充。

《嫦娥》这首古诗是诗人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由于诗歌本身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导入时,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都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诗歌主人公嫦娥当时的处境,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是孤独的寂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去朗读古诗,从古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嫦娥所生活的环境,最后,我让孩子将嫦娥和诗人联系起来,李商隐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介绍了李商隐的材料后,让学生将李商隐和嫦娥进行比较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就说他们都很孤独,更是思念自己的亲人。

这堂课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去思索!

2.对整首诗的意思理解不到位。

3.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还需要调整。

篇三:嫦娥教学反思

《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古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期内容,全诗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关于此诗,过去的注家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而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孤寂,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书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诗歌想象很丰富,内涵也很丰富,因此结合单元特点,我先从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嫦娥孤寂的缘由,而对于《嫦娥》多义的解释并不多讲,将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2在情景中了解诗意。围绕这两个目标,我带领学生由以下几步展开学习:


首先,初读诗歌,采用多种方式激趣,如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组读、齐读等,力争指导学生将诗读正确,为后段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细读诗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诗歌,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注释、课前预习和查找工具书的学习方法了解诗句内容,(www.)提出心中的困惑。再次,品读诗句,感悟诗中情,这一环节中,将后两行诗作为重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抓住一个“悔”字,以教师的提问为主,激发学生思考与想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这两行诗,感悟诗中流露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浓浓思念。最后,走进诗人,通过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升华主旨,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不仅是在歌咏嫦娥的幽居寂处,更是在写诗人自己的伤怀内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整首诗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声情并茂。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层次较为清晰,体现了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感觉有这样几处亮点:1.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除了在初读中有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诗句大意时也设计了教师范读、指名读与分男女生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朗读的提高,诗意也就自然呈现在学生心里,也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我鼓励学生将读诗的情趣一直延伸到课外,将好诗珍藏;2.尊重学生的感悟,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设计凄美的文字为学生营造意境、美化想象,提升对诗中情的领会,各种引导语的创设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开头引入的神话故事与诗中的

“悔”意并不是特别的贴切,尽管参见了教师用书,但是在选材的基础上还要多加斟酌。再比如:设计学生想象说话时所引用的句式并不具备典型性,也显得过于呆板,相对束缚了学生的表达也不利于充分想象,如果在教学中再多一份机智,我想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自己用心准备了这堂常规课,在反复修改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古诗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想,我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啃下古诗教学这块硬骨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e3542e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