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周测1 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22-08-09 01:15: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大先生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好像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认真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恳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好像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洁为简单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戏弄他。一开头,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行雕也!孺子不行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厌烦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宠爱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谈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

大先生陷入深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好像还叨念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捡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老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牢固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高校,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足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22222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头描写大先生却以“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的“绝活儿”呈现其木匠形象,颇能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对大先生不平凡经受的叙述。

B.文中写大先生“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可见其精明能干,有学问,这也是他成为村里人心中尊贵的好艺人和先生的契机。

C.本文多次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谢之情、李白诗句触动了他思乡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D.文中写大先生退休后的第一件作品是将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变成一口棺材,留给自己用,这虽表现了他节俭的美德,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

E.文中的“我”仅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一般人物的悲喜人生,“我”没有推动故事情节进展的作用。

2、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大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4-6小题。(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 沙洲冷。

【注释】①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盅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④省(xǐnɡ):理解,了解。

4、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患病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只好落宿于孤独 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布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5、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6、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三、语言表达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 A.图书大厦里,一本本厚厚的语法书,虽然具体,但也繁琐,千万条语法规章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B.他在大会发言中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对他人的危难隔岸观火....,势必会招致各方舆论的抨击 C.尽管我们的方案这次没有获准,但只要其设计科学可行,论证无懈可击....,就能引起上级的重视。 D.一旦手机消灭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简洁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阅历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进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假如有一天科技进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日乘飞机一样便利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奇特了。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进行, 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四、理解型默写(10分)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行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3分,答C2分,答B1分;答A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6)

①大方热忱、机灵幽默,懂得准时化解生活冲突;②乐观向上、宠爱生活,战斗和不幸都不能阻挡她对奇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和善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怀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 (3)(6)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定交叉,凸显了战斗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仆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谈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沟通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8)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亮,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斗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斗的绝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斗中的爱情,而不是战斗;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斗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1 C

A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B求全责怪,苛责别人,要求完善无缺。D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 BA搭配不当 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主语不是中国汽车销量C句式杂糅,依据„„的调查显,应当改为依据„„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的调查显示D语序不当,不但应提到日照时间前;另日照时间削减搭配不当,将削减改为缩短。

(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拘束生活的憧憬,隐寓对宦途的心灰心冷。(原则上每点1分。实际评卷可适度放宽,答怀念憧憬”2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仆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1)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1)刻画了一位放

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仆人公形象。(2)(仆人公心境1分,具体情景分析1分,形象概括两个侧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

(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实。(每旬1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2b173f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