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时间:2022-07-28 02:1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1].txt

11卷第 4 安顺学院学报 文学 ·语言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王艳玲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河南 许昌 641000)

: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 ,首先是对人的影响。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 ,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 ,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

向华夏美学的转化 王维;佛教禅学;山水田园诗I2061 2 文献标识码:,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这种诗风 ,对唐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产生的 ,其与儒、道之争 ,逐渐改变了华夏文化独尊的观点 ,中国风尚大为改观。尤其是佛教禅宗 ,几乎完全中国化 ,成为中国人的经典思想 ,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甚至是民族观念 ,极大地冲击了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从理论上、思想上和情感

上对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心理结构上产生了影响 从而在他们的文艺创作、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上产生了精神影响。 [1 ]P20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社会是集宗法性和农业性为一体的社会 ,这使得封闭式的自我满足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力量。于是 ,就有了老子的 足之足常足矣的情怀和儒家的 未知生 焉知死 ,这种以儒家为主的现实主义思想和道家富有超越性的自然主义人生态度 ,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新气象 ,集中表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文化心理特征。但同时也应看到的是 ,华夏民族的极端现实主义、物质主义和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 ,易产生腐化堕落与知足保守两种极端倾向 ,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中 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致命弱点。深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中土文化精英 ,往往内道外儒

,在内心生活上具有超越性的追求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时 ,也会产生出世的想法。而佛教禅学深厚的佛理 ,澄明的精神感悟及具有中国

特色的精神启示 尤其是佛教禅学对人生冷静深刻的反省,对于认识论、伦理观等方面的批判 ,有激发人们向上追求的良性作用 ,使民族文化心理具有多方面的内涵 ,对维持漫长封建社会的社会心理平衡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王维生活的时代不仅是一个昂扬向上 ,崇尚功名的时 ,也是一个隐逸的时代 ,学而优则仕 ,做官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所有知识分子最终追寻的目标。科举制度的实行 ,使士人有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目的 但现实并非这样官场的角逐 残酷的竞争使得部分士人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 ,在文艺创作中寻求心灵的庇护 ,于是走向隐 ,创作诗画成为其人生中无奈的选择。盛唐时期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唐统治者采取招用隐逸的文人雅士 ,以使天下归心的笼络政策 故许多知识分子隐居山林 ,比较热衷隐居生 ,王维也不例外。但王维的隐逸情绪不仅仅是由于其政治上受挫 ,也与其个人经历及家庭环境有极大关系王维幼年丧父 ,青年初入仕途受挫 ,中年丧妻 ,晚年陷贼受辱 这些许伤心事构成了王维的隐逸情绪 ,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进而促使他潜心向佛。当然他这种产生与其母崔氏也有很大关系。按王维《请施庄为寺表》所说 ,其母崔氏信奉佛教 , 师事大昭禅师三十余岁 ,褐衣蔬食 ,持斋安禅 ,乐住山林 ,志求寂静。 ”[2] P2王维受其母亲的熏陶 ,势必受佛教禅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禅学成为其寄托情感、慰藉受伤心灵、保持心 平衡的一门心理技术 ,对其心理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王维所处的时代也是中国佛教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 ,宗自初唐兴起 ,对唐代部分文化精英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影响 ,其对王维的影响尤其显著。无论从王维的文艺创作 ,

还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上都可看出佛教禅学的深刻影响 ,这也因此成就了王维别具一格山水田园诗 ,开创了颇具特色的中国禅诗 ,所以王维诗风的形成不只是与其所处的隐逸时代有


,[3] P60更与其个人经历及其所信奉的禅宗有较深的渊源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这一时期所受的良好教育 ,可以使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王维青年时入 ,在之后的求仕和隐居中 ,他精研佛禅义理 ,拜投名师 ,结交僧友 ,受益颇多。开元十七年 (公元 729),王维曾从华严宗僧人、诗僧、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并长期在其座下俯伏受[4 ]王维与神会也曾有交往。天宝四年(公元745)任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又尝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神会语录》中王维与神会的一段对话即是典型例证,王维问神,样才会修道得解脱?神会回答说, 众生本身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神会语录》卷一)。王维与神会的交往,还可以王维曾受神会请托为六祖慧能作碑铭———《能禅师碑》为证。其一生与许多佛教徒都有交往,又常住在寺庙中,如《山中寄诸弟妹》:“山中多法侣,禅颂自为群。城郭遥相望,为应见白云。王维在亦官亦隐中与僧侣的结交,不但成就了其良好教育,而且影响了其社会生活和人生态度,对其人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照,从而影响了其文艺创作。与唐代其他文学士人不同,王维承六朝风尚,与僧徒之交往,不但在诗之相投,且在玄理之契合。如汤用彤先生所说,王维是真正奉佛且深切体佛者。”[5 ] P39王维晚年 更加奉佛,加上因陷贼气节受辱,数次请求从佛赎罪,并施辋川庄为寺。[6 ]辋川庄是王维精心经营的别墅园林,景色秀丽。清人曾拿其与今日的蠡湖做生动比照:“湖上青山山 裹湖,天然一幅辋川图王维将其心爱的辋川庄献为佛寺,一方面表达了其对母亲的至孝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从佛的决心。其晚年奉佛行为,几乎与佛教徒相似。《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晚年常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查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7 ]苑咸《酬王维》诗序称王维代诗匠,又精禅理。禅宗讲究悟性心法”,王维将这些长期作用于其文艺创作中,他将社会追求与审美意趣紧密结合,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在诗画创作中把自己隐逸生活里对山水景物的体悟、感应得来的禅意表现出来。他以儒者的现实态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握生活,将人生真谛融会贯通于其所追求的禅意诗作里,开发了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所以他有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有阐发禅理的味道。由于对佛禅的精到把握,王维的诗表现出浑然、和,犹如天然合成。其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艺化入境,字入,有意无意之间就把生机盎然的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一些田园山水诗,不一定是有意表现禅意,但由于王维受禅学浸染太深,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常常不自觉地带有一种哲理和禅味。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结合。而这种动静结合的心境,均由于妙悟的禅趣。《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将禅意化入诗作,不露半点痕迹,恰是一种空、静之境,禅味足, 意趣盎然。参禅的人最讲究明心见性,王维尽管参禅,却仍然既旷放豁达,其诗作中透出的向儒道回归,更加衬托了其人生无意义的悲凉禅意,这种格调的禅意反过来又透出一种人生向上的、并非消极的参悟韵味。王维《酬张少府》中: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中流露出其晚年好静不关心的自在神情与惬意心境 体现了王维一心向佛的心迹。这里 王维尽管描写的是然景 ,但指向的却是 。这个实际上是 凝神于景心入于景”,是心灵与自然的结合 ,也就是无心无念与自然合一的禅意 ,也即其《能禅师碑》中的无空可住 ,是知空本。故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形成 ,在于其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宗教体验向审美经验的转化 ,[8] P274这些在其辋川集终南咏等诗中均有体现。可以说 ,佛教禅学几乎伴随王维一生。受禅学思想的影响 ,其人生充满了禅性 ,由于个性、家庭和时代诸多原因 ,其处世态度更显得平和。王维的生活道路、现实态度和人生理想 ,仍然是标准的儒家 ,其表现为在儒的基础上参禅悟 ,官则儒 ,隐则禅 ,这也是王维能够混迹官场 ,沉稳练达的处世之道。王维清醒、理智地周旋于官与隐之间 ,能够自觉地圆融无碍 ,其中关键在于王维对佛教禅学独到的见解。作为知识阶 ,王维上承六朝一脉贵族文学的传统 ,其文艺创作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贵族文化的气息。当


,注重形式美的贵族文化的负面效应 ,就是强烈地束缚后世文化的发展。而引人注目的是 ,佛教禅学弥补了这一缺憾。王维的生活及其文艺创作已经深深地渗透着禅学的影响 ,表现出洗炼的贵族文化精髓。但必须看到的是 ,王维笔下描述的山水田园诗是理智而深刻的 ,但过分的理智使他的文学创作理性有余而气势略有不足 ,这也是宋之后 ,其诗不比画的地位及声誉的原因所在。有人认为 王维之所以没有成为伟大的诗人 ,不是宗教意识太淡薄 ,而是宗教意识太浓厚。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需要伟大的心灵、伟大的胸襟、伟大的气魄去承当 维作为一名文人 ,他过于脆弱 ,过于纤细 ,过于敏感。”[9 ] P243事实并非完全这样 ,王维的脆弱、纤细、敏感并不是因为其宗教意识太浓厚 主要是时代环境及个人经历所致。也正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其个人经历 ,才使得他心里过于脆弱 ,处处小心谨慎。所以 (下转第 18)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 4期以美国为例。 \华参考文献: 陈铁民 ·王维新论[M].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1 上更加依赖于佛教的解脱。且不论王维是否称得上是伟大[3]李亮伟 ·涵泳大雅 ————王维与中国文化 1 [M]北京 :中华书 ,20031的诗人 ,但王维诗风的形成受禅学思想的影响是肯定的。[4]陈允吉 ·唐音佛教辨思 ·王维与华严宗诗僧道光[M]1上而且应该看到的是 ,佛教禅学既平易又深邃的内容确实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 ,为唐代王维等部分文化精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 英紧密联系现实的诗风开创了先河 ,甚至是唐代以后中国[5]汤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M]1北京 :中华书局 ,19821 士人的诗词创作也与此有较深的渊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6][7]刘煦 ·旧唐书 ·艺上[M]1中华书局 ,19751 [8]林继中 ·栖息在诗意中 ———王维小传[M]1石家庄 :河北大

,佛教禅学对王维诗风的的影响是深刻的。学出版社 ,20001 [9]张海沙 ·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1北京 :中国社会参考文献 : 科学出版社 ,20011[1]李泽厚 ·华夏美学[M]1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5f5706cc175527072208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