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目前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尽管教学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是得不到显著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懒得动手动脑,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减弱。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其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在小学生的生活中,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草、一只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而是引导他们从小题材里得出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第二,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第三,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我们可以成立语文作文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让每个学生在会上说出自己这段时间观察的结果,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对写作产生兴趣,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不拘形式地开展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有情趣,出实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aa175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