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2体会贝多芬以为劳苦人民做音乐为幸福的崇高境界。 3学习文章叙事的方式,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4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艺术之美,丰富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2学习悬念叙事的表现手法。 3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音乐的意境,并提高写作的描摹能力。 【教学难点】 1对音乐意境的想象力。 2对想象中意境的描摹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课 1ppt播放《月光曲》第一乐章 (感受优美舒缓的旋律,引出是什么作品?谁的作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章是介绍这部《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 二 了解文章内容,感受表现手法。 (一)疏通文字 ,了解内容。(ppt) 1学习生字(标注) 眼睛瞎( xiā) 幽(yōu )静 微波粼粼(lín ) 入场券(quàn ) 蜡(là)烛 波涛汹(xiōng)涌 盲(máng )姑娘 陌(mò )生 莱(Lái )茵(yīn )河 琴键(jiàn ) 恬(tián )静 记录(lù ) 一缕(lǚ ) 霎(shà )时 2多音字组词 chuán( 传说 )( 传单) 传 zhuàn (传记) 3 词语注释 幽静:优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莱茵河:欧洲一条大河。源出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全长1320千米。 恬静:安静、宁静。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和天连接在一起。 波涛汹涌:形容大浪猛烈地向上涌。 4学生朗读课文 5概括《月光曲》诞生的过程 (二)体会叙述特点(悬念)(ppt) 1悬念的概念: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吊起读者胃口 。 2找出文章体现悬念的地方,体会其写作魅力? ( 1.)听到茅屋谁在演奏? (2.)走进一个陌生人来弹一首曲子给姑娘听? (3.)姑娘说:你就是贝多芬先生吗? (4.)“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曲子?” (5.)兄妹俩陶醉等醒过来,贝多芬已经离开了。 (三)探讨重点问题(ppt) 1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答: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在弹他的曲子,十分渴望能听到他的演 奏可是家境贫苦,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但她很懂事,体谅 哥哥的难处,所以贝多芬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2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答:贝多芬弹完一首,盲姑娘竟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见盲姑 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即兴再为盲 姑娘弹了一曲。 3还有一个原因 贝多芬的名言:(ppt)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 多么幸福。” 结合贝多芬的生平理解(ppt) 贝多芬(1770—1827年),德国波恩人。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表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有《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7岁。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他的成功完全来之自身的艰苦奋斗,直到今日还被人们视为奋斗的楷模。 只有真诚善良才能成就举世瞩目的乐曲,才能称之为“交响乐之王”。 三 欣赏《月光曲》美的意境。 1文中哪一处描写第一首曲子的?哪一处描写第二首曲子的? 2齐读第9段,感受两首乐曲的描写。 3明确是《月光曲》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 舒缓———明快————高昂 4 再听音乐 四理解体会两个乐章不同的含义。(机动预设) 《月光曲》是贝多芬写给他一八零一年时热情的对象朱丽埃塔。瓜恰迪尼,但后来他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一乐章: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让人联想到生活的幸福美好。 第三乐章:疾风暴雨般的旋律,包含着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 五 布置作业 根据想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述贝多芬第一交响乐或第三交响乐的文章。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a40e48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