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两类结构的教学设计 《月光曲》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3.学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那么,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稍深一层。但是这篇课文在知识、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六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根据兄妹俩联想的画面想象《月光曲》的旋律,难度稍大,因此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去讨论。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想象,去说。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的博大高尚情怀。 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有事物引发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教学活动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的博大高尚情怀。 2、针对目标2,设计教学活动,能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有事物引发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c97d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