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学的概念和意义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浅析《论语》中“学”的概念和意义 张学源 【摘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学”既是第一篇又是整部《论语》的中心。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学”的方法和“学”的内容两方面来论述其概念,并进一步通过“学”与礼的关系来推得“学”的意义为养成儒家士君子。 【关键词】论语学孝道德礼君子 “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儒家之本为学。《论语》中的“学“集中体现在首篇《学而》。由开篇“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可知“学”是进入学问、通往优良治理之门,是积累道德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学”的方法,学的态度内容“孝”来阐明学的概念,“学”与道德和礼的关系来分析“学”的意义。 《论语》中孔子认为学的途径有二,一为向贤人智者学习,二为学古。其方法具体有温故知新、时时自省,学无常师、心解力行等。《论语·学而篇》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里孔子指出时常温习和练习可以使人们熟悉所学,并进而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体悟与收获,从而使学习愉快的进行下去。此处“时”有适当的时间的意思,“习”则另指实践,即“学之为言效也”(《四书章句集注》),“为学”当能知,理解学问;“为学”当能行,践行所学。因此,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学者,将以行之也。” 《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的态度应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注重塑造自己道德品质。子曰:“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君子,食不求饱足,居不求舒适,却能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提升道德修养。孔子还曾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同样说明了重德轻物的品质。 《论语》中孔子认为学的内容为学做人和学做学问。所谓学做人指学习德行,最终养成儒家士君子。儒学就是君子养成之学。这一观点也被现今许多学者们认同。如程树德认为:“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以修身为学。”李泽厚曾说:“`学'者,学为人也。”杨树达则说:“学者,自修之事也。”孔子认为所谓学做学问指通过研习《六经》,学习古人智者的思想来获得知识和智慧。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2aeb88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