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探析及对策

时间:2023-03-27 05:2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探析及对策

作者:翟健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3



翟健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宗教徒数量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各高校应探究并掌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此外,还要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并对其进行积极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6302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

(一)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就业前景不乐观,学习与工作的压力伴随大学生左右。激烈的竞争使部分大学生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开始逃避现实,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存在眼高手低现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挫败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宗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通过诵读教义和参加宗教活动达到心灵的洗涤和慰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减轻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也是导致越来越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他们把现实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认为宗教能带来心理平衡和安慰,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大学生在这种尚未成熟的心理支配下,思想和情感容易转向宗教。

(二)信仰缺失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无助。多数学生信仰处于真空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信仰危机。当然,信仰危机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了信仰,而是由于外界的其他原因,人们原有的信仰会动摇,或者当新鲜思想传入的时候,容易使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在世界观的选择上存在困惑。如今,宗教正以各种形式渗透着大学生,当大学生身处困境或遭遇挫折时,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对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因而会选择从宗教中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填补他们信仰的空白。

(三)家庭成员影响

家庭在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信教大学生都有家庭信教背景。部分家长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由于市场风云变幻,风险很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使人们祈求神灵来赐予好运。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被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所感染,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就会不自觉地和家人的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可以说,家人是他们的第一传教者,也是直接传教者。

(四)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具有道德功能。宗教信仰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主要通过宗教教义来约束教徒的言行。佛教有比较系统的教义: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这样一来,人们的一举一动就纳入了善恶报应的轮回链条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徒的主观修养,增强了自我意识。其次,宗教具有教育功能。佛教宣扬多行善事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更正错误观念,消除不良心理,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宗教以超自然的形式向人们提出道德准则,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对于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大学生更多地赞成通过宗教这种无形力量对道德加以规范。

(五)宗教传播渠道多样化

大学生信仰宗教之所以越来越多,与其接触宗教的途径密不可分。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其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通过阅读宗教书籍、上网观看宗教视频、收听外国广播、听传教士的引导等等都可以接触到宗教。大学生有着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加之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其他群体也要高,与此同时,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国宗教势力的影响。

二、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

(一)理性对待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

宗教是一种崇拜异己力量的社会活动。从根本上说,宗教活动是由人与神的关系引起的,是宗教徒解决人与神矛盾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与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现实与理想矛盾的解决寄托在了宗教上。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不能回避,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不能硬性禁止,要注意沟通疏导,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学校应找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习与就业方面的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不是把信仰宗教作为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种手段。

(二)提高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受到校园主流文化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当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不一致时,他们会感到困惑、茫然,有时甚至会觉得校园内接受到的文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提高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整合程度,在校园文化中汲取社会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宗教的本质。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如果部分学生选择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那么学校要弄清学生信教的原因,然后在尊重他们信仰的前提下,使大学生保持主流价值观不变,适当地借鉴社会先进文化,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方向上来。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学校应开展多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理性地对待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抗压能力较差。学校可以组织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消除他们想依靠宗教寻求帮助、获得精神慰藉的想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知识竞赛、科技发明展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科学研究上,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依靠的是科学而非宗教。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大学生宗教徒数量逐渐增多这一社会现象,学校应引导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而非问题出现后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学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给予积极的引导,注重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使学生在内心困惑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学校寻求帮助,而不是去接受宗教给予的精神慰藉。对学生进行宗教政策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但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必须坚持无神论,这一点必须明确,从而让学生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辛世俊.人类精神之梦——宗教古今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向平.信仰但不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马莉,陈兆芬.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f0ff16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