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时间:2022-04-25 23:2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信人: bodhicitta (纯净的心), 信区: GengDu : 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0050916:53:3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第一次小组讨论

时间:55500PM 地点:艺园餐厅

参加人员:柳智宇、黄笛、彭义来、李林芳、曹彦丽。 主持:柳智宇 记录:曹彦丽

关键词:第一次小组讨论,组长黄笛,课题取向。 .各位同学作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柳智宇同学主持此次讨论,谈教育社会学小组成立的构想,以及本次调查期望解决的问题。 1.北大学生,或者说现在的青年往往更加关注远在天边的事情,对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反

倒漠然。思想与行为脱节,学术与生命脱节。“知行合一”是耕读社的理念,学问是有关生命的学问,生命是被人类文化滋养着的生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行动、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的生命与人生、自然、社会交融起来。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身边的现象,那些离我们很近却构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因素的事物。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能近取譬,是谓仁之方也。”耕读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的场所,我们可以尝试把所研究的马上付诸实践,也希望教育社会学研究小组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研究小组,成为耕读社研究与实践结合的一种尝试。 2.提出了“北大学生生存心态”的课题,推荐田玲老师《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再生产》一书。

.自由发言时间,各位同学畅谈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彭义来: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领域的研究课题。小彭同学贡献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构想。

1.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比较感兴趣,比如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使用的人群都是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这种资源配置能不能反映出一种潜在的规则?例如,北大虽然提供了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但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和来自城镇的同学相比,由于之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进入北大后可能对某些可利用的资源缺少关注,这在客观上造成学生群体资源使用、配置的差异。(记录员:小彭同学可以举一个例子辅助说明。) 2.关注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模式。同学间有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同乡、校友、社团圈子。这些圈子间,交往的对象不同,但是不是反映出了一种规律?是什么因素促成同学加入某个圈子?一个人所属的不同的圈子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个体在某个圈子里是怎样和同伴互动的? 李林芳:

1.关注中国古代教育,关注书院教育,探索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今天的教育有何可借鉴的经验。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质疑。认为教育社会学似乎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多表现出了功利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取向,相对来说,这中取向似乎忽视了“人”的价值,置效益于人的发展之上。我们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想解决“人”


的发展问题,人如何通过教育获得更加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这种取向的研究方式和我们进行教育研究的初衷是相悖的。

(记录员同学尝试解释了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任何学科,包括社会科学研究都呈现出两种似乎相悖的研究取向,不太准确地描述,就是:人文的取向和科学的取向。这种争论从中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开始,它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研究者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这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流程。参加讨论的五位同学在研究取向上基本是一致的:重视研究的人文取向,把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放到首位,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不是单纯重视数据、效益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繁荣。)

3.社会分层所带来的困惑:职业经理人阶层与知识分子阶层的互动方式,这是由老师课上所讲的经历引发的思考。这两个阶层,所关注的话题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区分。这种分层是如何造成的?对社会分层如何评价?置身其中一个阶层的人有没有机会流动到其他的阶层? (记录员同学的胡言乱语笔记:小李同学谈到的社会分层问题其实在学校这样的小社会中同样有所表现,小彭同学谈到的同学交往“圈子”是不是就是一种不完全的“分层”呢?我们对分层最关注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分层可能引发了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有消极的一面,是否可以改善?) 黄笛:具体谈到自己在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中的学习过程。

1.教育学的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对古代教育、现代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古代教育中,比较关注“师承制”(是个别教学吗?和集体教学相区别),古代教育史中,为何师承制发展比较完善?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是小黄同学比较关注的领域。崇尚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记录员同学的题外话:黄笛同学命中的两道教育学考研考题,一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2.黄笛同学被民主推选为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调查的流程,调控研究的进度,排组员的任务,召集并主持开会讨论。 曹彦丽:

对以上发言的同学做了些回应,为方便阅读穿插在各位同学的发言后面。 总结:

1.此次讨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在选题上虽然没有达成一致,但这种讨论与碰撞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我们下一次的讨论积累了经验,我们需要一个把研究课题逐渐聚焦的过程。 2.布置下一次讨论的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b8487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3.html